先出发,
不管怎么样,先出发。
坚持下去,抵达那座山,
我们先春天一步。
——泰叔
玻璃,这个看似普通的建材,却是家装门窗最热门的话题。有人靠"做大”做大生意——玻璃加大、加厚、加层更有面儿;有人靠"做性能"吸引消费者——Low-E、氩气、暖边,主打一键配齐。
市场越热,钻空子的也就越多;真正想做产品的人,才愿意深究这些门道——为什么同样充氩气,玻璃节能效果就是不好?中空层厚度差个几毫米,性能会差多少?
上篇《中空玻璃节能革命:惰性气体为何是“隐形功臣”?》我们揭秘了氩气在LowE玻璃中的“事半功倍”,今天我们继续用数据说话,看不同气体与中空层厚度如何排列组合,远离高配低收益的陷阱。
01
白玻VS LowE:充气效果天差地别
填充氩气的首要作用和根源目的是改善玻璃的保温性能,而经过上周的讨论我们发现对白玻填充氩气并不会达到理想效果。
因此如果有人向你强烈推荐白玻充氩气,你就要考虑是否有其他原因,例如通过填充氩气解决玻璃中空层内部容易结露的产品技术缺陷等。
在中空玻璃中,最常用的惰性气体是氩气,那填充其他惰性气体的中空玻璃U值是什么样的呢?
下面提供一些数据供参考,其中LowE玻璃表面辐射率为0.09,所有类型惰性气体填充浓度均为90%。
三玻
需要注意的是对三玻进行惰性气体填充的成本是双玻的两倍。
双玻
观察以上数据,我们发现以下规律:
1
对LowE中空玻璃填充氩气的玻璃U值降幅 优于对白玻中空玻璃填充氩气的降幅,这点对于9mm中层仍然成立。
2
无论对于9mm中层还是12mm中空层,也无论对于白玻中空玻璃还是LowE中空玻璃,填充氙气的效果与填充氪气相比,性能提升幅度非常小。
3
填充空气或氩气时,中空层厚度为9mm的中空玻璃U普遍高于中空层厚度为12mm的中空玻;填充氪气或氙气时,中空层厚度为9mm的中空玻璃U值绝大多数低于中空层厚度为12mm的中空玻璃。
02
中空层厚度:气体类型决定“黄金尺寸”
通过以上第三点,我们发现,中空层填充气体类型不同时,最低玻璃U值对应的中空层厚度不同。下面曲线图展示了中空层填充不同类型气体,双层LowE中空玻璃U值随中空层厚度变化的曲线(LowE玻璃表面辐射率0.09,惰性气体浓度90%)。
▲蓝色曲线为空气、橙色曲线为氩气、灰色曲线为氪气、黄色曲线为氙气。横轴为中空层厚度,纵轴为玻璃U值。
对于单LowE双玻:
中空层为空气时,中空层为13mm时玻璃U值最低;
中空层为氩气时,中空层为12mm时玻璃U值最低;
中空层为氪气时,中空层为8mm时玻璃U值最低;
中空层为氙气时,中空层为6mm时玻璃U值最低。
因此,
空气/氩气:中空层越厚(12-15mm),U值越低。
氪气/氙气:中空层反而需更薄(6-10mm)才能达到最佳隔热效果。
下面曲线图展示了中空层填充不同类型气体的三层双片双银LowE中空玻璃U值随中空层厚度变化的曲线(LowE玻璃表面辐射率0.048,惰性气体浓度90%)。
▲蓝色曲线为空气、橙色曲线为氩气、灰色曲线为氪气、黄色曲线为氙气。横轴为中空层厚度,纵轴为玻璃U值。
对于双片双银LowE三玻:
中空层为空气时,中空层为15mm时玻璃U值最低;
中空层为氩气时,中空层为14mm时玻璃U值最低;
中空层为氪气时,中空层为10mm时玻璃U值最低;
中空层为氙气时,中空层为7mm时玻璃U值最低。
三玻填充惰性气体后,U值虽进一步降低,但成本翻倍。相比之下,双玻+LowE+氩气的组合更具性价比,堪称“平民版节能顶配”。
避坑指南:这些操作可能要交“智商税”!
白玻充氩气:U值降幅仅5%,不如直接升级LowE。
盲目选氙气:性能提升有限,钱包先“破防”。
节能配置需“对症下药”,别为伪需求买单。氩气以性价比封神,氪气、氙气则需量力而行;LowE玻璃与氩气携手,方能释放最大节能潜力。
你家窗玻璃用了哪种节能方案?
是氩气、Low-E,还是三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