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工程圈首页 工程圈分类 切换频道 发表帖子 回复帖子

史上最全的“二建”通关攻略,考“二建”看此篇足矣!

楼主 myjianzhu07

在众多“工程类资格考试”中,“二级建造师”无疑是行业内报考门槛最低、考试难度最小、证书需求量最大、通过率最高、性价比最高的考试。

鉴于很多工程类“小伙伴”们向罗工咨询“二建”的相关问题。为了更方便、更快捷、更精准的解答此类问题。在此“工程人帮”团队创作本文,希望此篇能让大家更好的了解二建,并且能顺利考试通关。

此篇重点讲解以下几个问题:

一、二建报名资格;

二、考试介绍及其特点;

三、各科老师推荐;

四、复习时间、顺序;

五、准备资料;

六、复习方法;

七、应试技巧;

八、个人建议。

一、报名资格

(注:因二建不是全国统考,具体是否符合相关报名条件以当地人事考试网发布的考务文件为准)

(1)考全科:

1、具备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中等专科以上学历并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工作满两年;

2、具备其他专业中等专科以上学历并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工作满5年;

3、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工作满15年。

(2)部分科目免试:

符合有关报名条件,取得建设部颁发的《建筑业企业二级项目经理证书》,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免试《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科目。

1、已取得工程或工程经济类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并从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15年。

二、考试介绍及特点

(1)考试基数大,报考人数呈增长态势(见下图)

(2)通过率高,按照全国综合通过率来看稳定在15%-20%。

也就是说100个人中有15-20个人可以顺利通过考试,并且取得证书。

(3)报考人数多,坚持学习的少,弃考比例在30%左右,实际通过率更高。

很多人因为工作、家庭原因,没有坚持看书学习,临考前,才临时决定是否参加本次考试。

打个比方:假设100个人报名考试

其中:30人弃考,70人参加考试;

这70个人当中,有20个人是平时没看书去试水和摸奖的;

那么只有剩余50个人是真正坚持学习并且参加考试的。

这50个人中会有15-20个人最终取得证书,实际通过率在30%-40%左右。

这意味着什么呢?

只要你认真复习并且参加考试就有三分之一的概率能顺利通关。

(4)二建科目介绍

历年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5月中下旬,具体以当地人事网通知考试时间为准。(注:疫情影响,开考时间可能会有变化)


科目考试时间题型及格线/总分
施工管理3小时上午9:00-12:00单选70*1多选25*272/120
法规2小时下午14:00-16:00单选60*1多选20*260/100
实务3小时上午9:00-12:00单选20*1多选10*2案例4*2072/120


(5)二建考试有多难?

“二建”作为“工程类考试”入门级的存在,真的不算难。

横向对比(本人持有二建、监理、一建、造价、消防,按照个人理解判断):

假如难度系数分10个等级(纯个人论断,仅供参考)

二建:难度系数3;

监理:难度系数4;(注:报名条件门槛降级,报考二建的考生可以关注一下)

一建:难度系数5;

造价:难度系数5;(注:造价比一建计算题稍多,但考试制度改革,近两年通过人数增加)

消防:难度系数7;(2015年,最恐怖的开考第一年,通过率0.93%,想想就离谱,所以这个难度系数7绝对不高)

高考:难度系数10.(注:并不是说高考难,而是说假如我们能拿出30%高考备考时的心态和精力去准备二建,难么二建必过。)

(6)二建考试需要复习方法和应试技巧

二建属于“合格类”考试,不像公务员择优录取,所以我们无需和其他参考小伙伴对比分数高低。

简而言之,及格万岁。

那么如何在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轻松的拿到证书呢?这就需要科学的复习方法。

关于复习方法,众说纷纭。

1、有考友说,多看书,多记忆,考题不会超纲,答案都在教材上。

我想说,亲爱的们,三本书加起来1000多页,如果一味看书,不讲重点。

一是枯燥乏味、备考压力大;

二是复习效率低,最终导致“考试要考的你没看到,考试不考的你全记住了”。

这种方法事半功倍,适得其反,我认为不太可取。

2、有考友说,多看名师课件,多做题,名师讲的都是重点,只要你掌握了考试重点,通关自然没问题。

我想说,亲爱的们,名师讲的重点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

建立一个科学的完整的学习体系与备考计划。(后文会谈具体的复习方法和应试技巧)

(7)二建实务有哪些专业?报考该选择哪个专业?

二建实务有6个专业,难度等级:建筑<机电<公路<市政<水利<矿业。

各个专业特性:(最火热的还是建筑、机电、市政三个专业)

1、建筑专业,市场需求量大,报考基数大,难度低;

2、机电专业,市场需求量仅次于建筑,报考基数较大,难度较低;

3、公路专业,市场需求量飘忽,报考基数大,难度系数较高;

4、市政专业,市场需求量大,通过率低,难度高(市政专业是大多数二建增项的首选)。

5、水利和矿业,市场需求小,通过率低,难度高。

如何选择报考专业?(报考专业需谨慎,后有说明)

1、如果单位有特殊需求,某些证书可以让你升职加薪,那么建议优先考此专业,或者先考建筑,再增项此专业;

2、按市场需求。(建筑、机电、市政是最热的三个专业)

第一次考试,心里没底的同学,可以先考“建筑”、“机电”两个专业,第二年再增项“市政”专业。

特别提醒1、二建考试是连续滚动周期。

为更好的诠释,本人以“路人甲”为例,打个比方。

路人甲:

第一年报考“建筑专业”,考过“管理”科目;

第二年需要考过“法规”、“建筑实务”两科才能通过考试;

假如第二年只通过“法规”;

那么第三年,他需要重新考“管理”、“建筑实务”2门课程,2门都通过方可拿证。

特殊提醒2:报考专业需谨慎,假如报考“建筑”专业,2个滚动周期内是无法更换报考专业的。

为更好的诠释,本人以“路人乙”为例,打个比方。

路人乙:

第一年报考“建筑专业”,考过“管理”科目;

第二年需要考过“法规”、“建筑实务”两科才能通过考试;

假如第二年只通过“法规”。

第三年假如觉得“建筑专业”不适合,想重新报考“机电”专业,那么之前的考试成绩全部作废,需要重新报考“机电全专业”三科。

三、各科老师推荐及特点简述

以下都是业内口碑极佳的名师,小伙伴们最喜欢哪个老师还需要你亲自认证。

(注:因本人不是所有专业都考,部分老师是根据大众口碑推荐,不做点评,点评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考友参考,不足之处,请体谅)

【法规】:

1、陈印:“法规之神”

用最通俗易懂的道理讲解法律知识,理解为主、记忆为辅,讲课自成体系,我认为是唯一一个不需要看教材就能带你通关的老师;

2、关涛 :讲课风格幽默诙谐,动作搞笑,还有点娘,听他讲课评论区会很精彩。

3、王竹梅 :从事建筑行业培训多年,讲课经验丰富,功底过硬。

【管理】:

1朱俊文:讲课干练不啰嗦。虽然有点胖,但绝对能带你装杯带你飞;

2龙炎飞:口碑不错的老师

【建筑】:

1王树京:大众的选择

2王玮:善于运用生活中简单的例子或者口诀,帮助学员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授课风格诙谐独特。

【机电】:

1唐琼 :讲课内容多而全,听起来有些累;

2董美英 :讲课干练,话风朴实,我的实务就是跟着董老师通过的。

【市政】:

1陈明:市政第一人,讲课口碑不错

2备选:曹明铭、胡宗强、郭炜

【公路】:1、高玲玲 2、安慧

【水利】:1、刘永强 2、李想

四、复习时间、顺序

“二建”考试时间一般在每年5月的中下旬。

(1)很多小伙伴们问我需要学习多长时间?

这个问题,真的是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可控时间不同,我无法给你做出精准判断。

不过我可以给“小伙伴们”一个参考值,平均有效学时100+小时,基本就可以通过了。

(2)二建各科目的复习顺序是什么呢?

个人建议:法规—管理—实务

因为管理和实务想通的部分比较多,看完管理,再看实务相当于再回顾一遍知识点。

(3)什么时间准备考试合适?

个人建议:每年2月中旬-3月上旬

复习太早,战线拉的太长,容易疲倦;

复习太晚,万一有突发情况,会导致你自乱阵脚。

(4)各科目的用时策略及时间分配。

个人建议:法规、管理、实务按照1:1:3的比例安排复习时间。

具体根据个人复习情况适当调整。

五、二建备考资料(注:有以下资料足以,有需要的请私信罗工)

(1)教材(附图)

教材每年都会有修订,如果担心教材变幅大的同学,可以私信罗工,领取相关教材。

(2)历年真题(附图)

这个从某种程度上比教材还重要。

原因很简单:二建考试“重者恒重、轻者恒轻”

换句话说,就是:以前考什么,现在还会考什么

所以,这一套考点覆盖率100%的真题必不可少。

(3)讲课视频

一般考试教学分:精讲班、习题班、真题班、冲刺班

1、精讲班:必看。

各位名师大咖,带你全面系统的学习科目考试。为你搭建知识框架结构,梳理解题思路,授予答题技巧。与老师讲义相辅相成,是助你考试通关的致胜法宝。

2、习题班:必看

这是各位名师把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历年真题给你拎出来,细心讲解,也请你用心听讲,仔细回味。这也是助你学习升华的关键一环。

3、真题班:选看

真题班是老师去除框架结构,点对点的教学,如果前2个课程知识打的比较扎实,真题班可以忽略。

4、冲刺班:选看

冲洗班一般都开课比较晚,是为那些前期没复习,准备临时突击的小伙伴们准备的。我们既然做好一次通关的准备,那就应该合理安排时间规划,认真备考。

(4)讲义

讲义就是教材的总结,是各个名师帮你梳理知识体系的精华。它删繁就简,无论是书中的知识体系、脉络框架、还是重点、难点、必考点都让你一览无余。

六、复习方法

(注:以下是个人备考多年的方法,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多多指教。为让小伙伴们更好明确学习方法,后列表格)

(1)第一轮

用时:3小时

资料:教材+视频导言(注:通常都是名师精讲的第一节)

方法:粗略浏览教材的框架

要求成效:

1、知道各个科目考什么内容?——知道考试考什么?

2、各科目的重点章节及分值比例?——知道考试重点考什么?

3、将重点章节在书上做好标记,听课件的时候认真听。——考试重者恒重、轻者恒轻,用最有效地时间拿最高的分数。

4、初步听一下视频导言——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

(2)第二轮

用时:50小时

资料:(教材+精讲班)+讲义

方法:

1、跟着老师精讲班画书

2、听完课程后把该堂课配套讲义浏览一遍(此条很重要)

要求成效:

尽可能的把老师讲的重点都学会;如果感觉内容太多,学习负荷太大,那么我建议以下3种知识一定要掌握透彻:

1、占分高的必学——考试必考的考点;

2、你擅长的必学——对于你而言,感觉能轻松掌握的知识点;

3、你稍微花点心思就能掌握的必学——听完感觉不太会,但是你感觉再花点心思就能掌握的。

(3)第三轮

用时:20小时

资料:(习题班+讲义)+课本

方法:

1、跟着老师习题班串讲回顾讲义

2、感觉没学扎实的,回顾“讲义+课本”

要求成效:

稳固提升,要求题目正确率80%以上。

(4)第四轮

用时:10+小时

资料:实务教材+实务习题班视频

方法:跟着实务老师的讲解,再细细学习一遍,毕竟实务是重头戏,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

要求成效:

能根据题目问题,知道考查的是哪些知识点?并且能回答考点关键词。

(5)第五轮

用时:10+小时

资料:历年真题+课本

方法:

1、一套真题的价值绝对不是做一遍就能体现出来的,所以我建议大家用铅笔做答;

2、实务案例题近3年的一定要做3遍。而且要对照参考答案学习“标答”的方法和技巧。

要求成效:

把书从厚变薄,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各种题目的掌握情况了然于胸。

轮数用时资料方法学习成效
第一轮3小时教材+视频导言粗略浏览教材的框架1、知道考试考什么?2、知道考试重点考什么?3、重点章节在书上做好标记4、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
第二轮50小时(教材+精讲班)+讲义1、跟着老师精讲班画书2、听完课程后把该堂课配套讲义浏览一遍(此条很重要)1、占分高的必学2、你擅长的必学3、你稍微花点心思就能掌握的必学
第三轮20小时(习题班+讲义)+课本1、跟着老师习题班串讲回顾讲义2、感觉没学扎实的,回顾“讲义+课本”稳固提升,要求题目正确率80%以上。
第四轮10+小时实务教材+实务习题班视频跟着实务老师的讲解,再细细学习一遍,毕竟实务是重头戏,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能根据题目问题,知道考查的是哪些知识点?并且能回答考点关键词。
第五轮10小时历年真题+课本实务案例题近3年的一定要做3遍。而且要对照参考答案学习“标答”的方法和技巧。把书从厚变薄,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各种题目的掌握情况了然于胸。

七、应试技巧

(1)单选题

单选题的得分率是决定你能否通过考试的关键一定要多拿分。

(2)多选题

谨慎选择,宁少勿错。

多选题宁可漏选少的分,也不要去冒险得满分。

陈印老师推荐,每道题最少选2个,最多选3个。从概率学的角度这样拿的分数是最可观的。

(3)案例题

1、我们会的,分条作答,让阅卷老师一眼看出你的得分点;

2、我们感觉不太会的,只要感觉在答案范围内的,一定要多回答;

3、时间把控,每道大题要预留充足的时间,遇见不会的题目可以直接跳过,

我们要学会在规定的考试时间拿到最多的分数。

八、个人建议

(1)要树立信心,一定要抛弃“我上学成绩不好、我学习能力差”等自我消极暗示,二建大家都是从0开始,请尊重自己的选择,坚定自己的信心。

(2)本文很长,请小伙伴们多花费些时间,把我加粗的部分再浏览一遍;

(3)持续学习——一天哪怕再没时间,也要留10分钟浏览一下课本或者讲义;

(4)案例不能只听课,不练习。只有你多练习,才能总结出自己的答题套路。

写到最后。跟小伙伴们分享一句励志的话。

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