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现场施工需求为导向:施工图审查着重关注是否存在错、缺、漏、碰等问题,确保计算书与设计图纸完整齐全,满足设计深度及现场施工的实际需要。
二、强化专业间协同审查:重点检查各专业图纸之间是否存在冲突、矛盾或不一致之处,保证各专业配合与协调设计的准确性。
三、严格核对关键尺寸与标高:对轴线间距、构件平面定位尺寸,以及各层楼板和节点的竖向标高等关键数据进行仔细核对,避免尺寸偏差引发施工问题。
四、契合地方规定与追求合理经济:审查设计是否符合当地相关规定,评估设计的合理性及可实现性,考量其对项目进度与成本的影响,在满足规范及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力求经济合理。
五、考量特殊需求可行性:确认是否需要特殊材料、工艺及施工机械设备,评估这些资源获取的难易程度以及费用的可承受性。
六、明确技术要求与保障施工安全:检查设计说明及设计图中的技术要求是否清晰明确,判断设计是否契合施工技术条件。若需采取特殊措施,评估技术实施难度,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
七、对接营销设计需求:审查设计是否依照营销要求或建议开展,尤其是在细部设计方面,确保满足市场及客户需求。
八、关注管道设计细节:判断管道安装位置是否兼顾美观与使用便利性,确认管道、组件、设备的技术特性标注是否清晰,明确有无特殊材料要求,核查材料规格、品种、数量能否满足施工需求,以及是否具备材料代用的可能性。
九、严控设计变更影响:针对设计变更,重点审查变更方案对已完工部分的破坏程度、返工工作量,以及由此导致的成本变动情况。
十、规范图签、会签与图纸目录
1.图签信息准确性:确保各张图纸图签中的工程编号、名称等信息准确无误,人员签名与出图日期完整,图纸名称、编号与图纸目录一致。
2.专业会签完整性:检查专业会签栏是否存在遗漏,保证各专业间的沟通与确认无缺失。
3.图纸目录规范性:核实图纸目录中图纸序号是否连续,通用图及标准图集是否完整列出,工程编号、名称、图纸名称、编号等与各图纸内容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