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石临流,始建不晚于雍正初年,原称流杯亭。乾隆九年成四十景图时,定名“坐石临流”,并有题咏。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将流杯亭改建成重檐八方亭,俗称八柱兰亭。乾隆九年御制“坐石临流”诗序曰:“仄涧中??泉奔汇,奇石峭列,为坻为?,为屿为奥。激波分注,潺潺鸣籁,可以漱齿,可以泛觞。作亭据胜处,泠然山水清音”。诗云:“白石清泉带碧萝,曲流贴贴泛金荷。年年上巳寻欢处,便是当时晋永和”。乾隆此诗中所说的晋永和就是我国有关文人雅士春天在水边修禊的一个著名典故。
修禊是上古时代人们在春天临水洗涤清洁以祓除不祥的一种巫祭礼仪活动。至汉代巫祭礼仪逐渐淡化,演变成世俗性的春游盛事,同时也就出现了禊觞、禊饮的活动形式。《荆楚岁时记》中称这种活动为“流杯曲水宴”。在三月上巳禊日游春时,市民到郊外会友聚宴,让斟满酒的耳杯或“羽觞”随溪流飘浮,人们在岸边依次畅饮杯中美酒。
王羲之这样的文人雅士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好事。东晋九年(353年)清明上巳日,王羲之等文人雅士四十余人会于绍兴兰亭,曲水流觞,赋诗修禊。此次诗会存有诗集,共有三十七首。王羲之以神来之笔写就著名的《兰亭集序》,记述了此次禊觞诗会的盛况。后来历代文人常津津乐道于此事,而且将上古时代的禊事淡化,每提禊事必说兰亭。也就是这一盛事给园林又带来一种理水方式——曲水流觞。
雍正皇帝对这种士大夫文化也极为喜爱,在圆明园中建流杯亭,即仿照古兰亭意境而建。乾隆帝更将此事做到极至,将原来的小亭改建成重檐八方亭,并从内府藏帖中辑得历代书法名家《兰亭帖》墨迹6册,即唐代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分别临摹的王羲之《兰亭序帖》,柳公权书《兰亭诗并后序帖》,明代戏鸿堂刻《柳书兰亭帖》、董其昌临《柳书兰亭帖》。又令大学士于敏中补柳帖之漫漶(缺笔)成一册,再加上弘历自己临摹董其昌所仿《柳书兰亭帖》一册,合为《兰亭八柱之册》。“因就此亭易以石柱,而各刻一册于柱,以永其传”。
在亭中竖立一座巨型石屏,正面刻王羲之等人《曲水流觞》图景,碑阴刻乾隆九年御制“坐石临流”诗及己亥(乾隆四十四年)季秋御识(题记),后又续刻御制“题兰亭八柱”诗两篇。
曲水流觞应该是中国最早的水法。这种水法与自然相协,水自上而下,在人造自然石岸曲弯溪流中流淌。这种水法有品味,更讲究实用。与自然成为一体,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理决定了这一水法的性质。而在十八世纪西方刚开始盛行的“泰西水法”,则逆自然而动,水自下而上,通过经加工后的石、铜、铁等人工造型器物的喷嘴而泄出,这种水法更讲究观赏。西方因有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理念,才会有这样的水法。
西方的水法传入中国时称“泰西水法”。这种理水之术,在雍正朝前就传入我国。雍正皇帝除对西方的眼镜感兴趣外,对“泰西水法”也乐此不疲,但他是有条件地接受。据史料记载,水木明瑟一景的主体是用西洋水法引水入室,推动风扇供皇帝消暑的三间风扇房。该景建于雍正初期,雍正五年时奉旨将水法上翎毛风扇改做大一些。乾隆九年御制“水木明瑟”词序曰:“用泰西水法引入室中,以转风扇,泠泠瑟瑟,非丝非竹,天籁遥闻,林光逾生净绿。”
如果说雍正只为实用而引进西方水法技术,那么乾隆要比其父大气得多。长春园北隅一区西洋楼就是为西方的喷泉而特意建造的。乾隆皇帝将“泰西水法”和西洋建筑引为中用,为圆明园这一中国古典园林增添了一笔异国色彩,别有一番风味。西洋楼景区共有西洋风格建筑群组十余处,其中专用于喷泉建筑四处,喷泉共有11组。
各组喷泉均采用动物争斗场景为造型题材,其中谐奇趣南部喷泉造型为一条翻尾石鱼被一群铜鸭、铜鹅所围,鸭、鹅嘴中喷水砸向鲤鱼。这组喷泉反映的是群禽渔猎的场景。大水法前是一组猎狗逐鹿造型喷泉,取材于中国逐鹿中原的典故。海晏堂四周有五组喷泉。其南北各有两个喷泉造型很有趣:一猴挂着印、打着伞、拿一竿捅马蜂窝,水从伞尖流下来。这一喷泉造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寓意为封侯挂印。
西洋楼景区中最著名的一组喷泉为海晏堂西向十一间楼前的喷泉。该组喷泉主体由十二生肖组成,每个生肖为人身兽头。因十二生肖分别与十二个时辰相对应,皇帝只要看到哪个生肖在喷水,就知道当时为何时辰,故俗称其为水力钟。这种奇巧的安排设计实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杰作。
- 防水工程质量安全技术交底
2024-04-16
- 园林水体驳岸的设计方法
2024-04-16
- 水生态修复工程施工方法
2024-04-16
- 喷泉工程安装注意要点
2024-04-16
- 园林绿地中的排水设施面面观
2024-04-16
- 驳岸施工的管理要点
2024-04-16
- 园林水体驳岸设计五要点
2024-04-16
- 深圳给水管网计算模型的建立
2024-04-16
- 庭院理水工程中要注意的安全措施
2024-04-16
- 打造节约型水景景观工程方法探讨
202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