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类型:PDF文档
文件大小:10.89M
资料系列:
材料力学1-第4版
内容简介
《材料力学1(第4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第三版的基础上, 在保持原书的风格和特点的基础上,作了少部分的修订。全书分I、II两册,共分18章。第I册包含了材料力学课程中的基本内容,内容包括:绪论,拉伸、压 缩与剪切,扭转、弯曲内力,弯曲应力,弯曲变形,应力和应变分析,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动载荷,交变应力,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等。第II册包含 了材料力学课程较深入的内容,内容包括:弯曲的几个补充问题,能量方法,超静定结构,平面曲杆,厚壁圆筒和旋转圆盘,矩阵位移法,杆件的塑性变形等。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本科各专业的教材。
刘鸿文主编的《材料力学实验》(第二版)可与本教材配套使用。
与《材料力学1(第4版)》同时出版的《材料力学学习指导书》,可供学生复习、解题及教师备课时的参考用书。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本科各专业的教材。
刘鸿文主编的《材料力学实验》(第二版)可与本教材配套使用。
与《材料力学1(第4版)》同时出版的《材料力学学习指导书》,可供学生复习、解题及教师备课时的参考用书。
编辑推荐
《材料力学1(第4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作者简介
刘鸿文,浙江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固体力学教学工作。曾任教育部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教育部)工科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材料力学课程 教学指导组组长。1989年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杭州市第六届人大代表,浙江省第四届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委 员。
著作有:《材料力学》,《高等材料力学》,《板壳理论》,《材料力学教程》,《材料力学实验》,《简明材料力学》等。以上诸书先后分别在高等教育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材料力学》第二版并于1990年由台湾高等教育出版社以繁体字再版。
《材料力学》第二版于1987年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获国优奖。《材料力学》第三版于1997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著作有:《材料力学》,《高等材料力学》,《板壳理论》,《材料力学教程》,《材料力学实验》,《简明材料力学》等。以上诸书先后分别在高等教育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材料力学》第二版并于1990年由台湾高等教育出版社以繁体字再版。
《材料力学》第二版于1987年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获国优奖。《材料力学》第三版于1997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材料力学的任务
§1.2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1.3 外力及其分类
§1.4 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
§1.5 变形与应变
§1.6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习题
第二章 拉伸、压缩与剪切
§2.1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和实例
§2.2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
§2.3 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
§2.4 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2.5 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2.6 温度和时间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2.7 失效、安全因数和强度计算
§2.8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
§2.9 轴向拉伸或压缩的应变能
§2.10 拉伸、压缩超静定问题
§2.11 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
§2.12 应力集中的概念
§2.13 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习题
第三章 扭转
§3.1 扭转的概念和实例
§3.2 外力偶矩的计算 扭矩和扭矩图
§3.3 纯剪切
§3.4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3.5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
§3.6 圆柱形密圈螺旋弹簧的应力和变形
§3.7 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念
§3.8 薄壁杆件的自由扭转
习题
第四章 弯曲内力
§4.1 弯曲的概念和实例
§4.2 受弯杆件的简化
§4.3 剪力和弯矩
§4.4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剪力图和弯矩图
§4.5 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
§4.6 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
习题
第五章 弯曲应力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习题
第六章 弯曲变形
§6.1 工程中的弯曲变形问题
§6.2 挠曲线的微分方程
§6.3 用积分法求弯曲变形
§6.4 用叠加法求弯曲变形
§6.5 简单超静定梁
§6.6 提高弯曲刚度的一些措施
习题
第七章 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
§7.1 应力状态概述
§7.2 二向和三向应力状态的实例
§7.3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
§7.4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图解法
§7.5 三向应力状态
§7.6 位移与应变分量
§7.7 平面应变状态分析
§7.8 广义胡克定律
§7.9 复杂应力状态的应变能密度
§7.10 强度理论概述
§7.11 四种常用强度理论
§7.12 莫尔强度理论
§7.13 构件含裂纹时的断裂准则
习题
第八章 组合变形
§8.1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
§8.2 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
§8.3 偏心压缩和截面核心
§8.4 扭转与弯曲的组合
§8.5 组合变形的普遍情况
习题
第九章 压杆稳定
§9.1 压杆稳定的概念
§9.2 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
§9.3 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
§9.4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经验公式
§9.5 压杆的稳定校核
§9.6 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9.7 纵横弯曲的概念
习题
第十章 动载荷
§10.1 概述
§10.2 动静法的应用
§10.3 受迫振动的应力计算
§10.4 杆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
§10.5 冲击韧性
习题
第十一章 交变应力
§11.1 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
§11.2 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应力幅和平均应力
§11.3 持久极限
§11.4 影响持久极限的因素
§11.5 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11.6 持久极限曲线
§11.7 不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11.8 弯扭组合交变应力的强度计算
§11.9 变幅交变应力
§11.10 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习题
附录I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I.1 静矩和形心
§I.2 惯性矩和惯性半径
§I.3 惯性积
§I.4 平行移轴公式
§I.5 转轴公式 主惯性轴
习题
附录Ⅱ 型钢表
参考文献
习题答案
作者简介
§1.1 材料力学的任务
§1.2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1.3 外力及其分类
§1.4 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
§1.5 变形与应变
§1.6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习题
第二章 拉伸、压缩与剪切
§2.1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和实例
§2.2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
§2.3 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
§2.4 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2.5 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2.6 温度和时间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2.7 失效、安全因数和强度计算
§2.8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
§2.9 轴向拉伸或压缩的应变能
§2.10 拉伸、压缩超静定问题
§2.11 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
§2.12 应力集中的概念
§2.13 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习题
第三章 扭转
§3.1 扭转的概念和实例
§3.2 外力偶矩的计算 扭矩和扭矩图
§3.3 纯剪切
§3.4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3.5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
§3.6 圆柱形密圈螺旋弹簧的应力和变形
§3.7 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念
§3.8 薄壁杆件的自由扭转
习题
第四章 弯曲内力
§4.1 弯曲的概念和实例
§4.2 受弯杆件的简化
§4.3 剪力和弯矩
§4.4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剪力图和弯矩图
§4.5 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
§4.6 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
习题
第五章 弯曲应力
§5.1 纯弯曲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5.4 弯曲切应力
§5.5 关于弯曲理论的基本假设
§5.6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习题
第六章 弯曲变形
§6.1 工程中的弯曲变形问题
§6.2 挠曲线的微分方程
§6.3 用积分法求弯曲变形
§6.4 用叠加法求弯曲变形
§6.5 简单超静定梁
§6.6 提高弯曲刚度的一些措施
习题
第七章 应力和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
§7.1 应力状态概述
§7.2 二向和三向应力状态的实例
§7.3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
§7.4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图解法
§7.5 三向应力状态
§7.6 位移与应变分量
§7.7 平面应变状态分析
§7.8 广义胡克定律
§7.9 复杂应力状态的应变能密度
§7.10 强度理论概述
§7.11 四种常用强度理论
§7.12 莫尔强度理论
§7.13 构件含裂纹时的断裂准则
习题
第八章 组合变形
§8.1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
§8.2 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
§8.3 偏心压缩和截面核心
§8.4 扭转与弯曲的组合
§8.5 组合变形的普遍情况
习题
第九章 压杆稳定
§9.1 压杆稳定的概念
§9.2 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
§9.3 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
§9.4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经验公式
§9.5 压杆的稳定校核
§9.6 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9.7 纵横弯曲的概念
习题
第十章 动载荷
§10.1 概述
§10.2 动静法的应用
§10.3 受迫振动的应力计算
§10.4 杆件受冲击时的应力和变形
§10.5 冲击韧性
习题
第十一章 交变应力
§11.1 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
§11.2 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应力幅和平均应力
§11.3 持久极限
§11.4 影响持久极限的因素
§11.5 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11.6 持久极限曲线
§11.7 不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11.8 弯扭组合交变应力的强度计算
§11.9 变幅交变应力
§11.10 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习题
附录I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I.1 静矩和形心
§I.2 惯性矩和惯性半径
§I.3 惯性积
§I.4 平行移轴公式
§I.5 转轴公式 主惯性轴
习题
附录Ⅱ 型钢表
参考文献
习题答案
作者简介
序言
本书第二版出版以来已有九年。这期间国家教育委员会工科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了“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试行。它就是本书这次修订的依据。出 于有利于教学的愿望,本书修订时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例如把弯曲中几个较深入的问题集中到第七章,以便根据情况选讲或节删。为使论述较为完整和严谨,对部 分内容作了修改和补充,例如应力和应变的概念、能量方法、静不定结构等。考虑到本书第二版使用较广,修订后仍然保持了原来的体系和风格。鉴于学时偏紧,第 三版注意了内容的精简。但为给教学留有余地,总的说教材内容仍略多于课程的基本要求。
受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小组的委托,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干光 瑜同志审阅了书稿,提出很多中肯的意见。使用过本书第二版的广大教师也陆续提出过修改建议。对此我们都非常珍视,谨此致谢。借此机会,还向参加过本书第一 版编写工作的陈瀚、吴士艳、金志刚、胡逾、胡增强、倪德耀、龚育宁、宁俊、梁广基、徐雅宜、吕荣坤等同志,深表谢意。
参加第三版修订工作的是刘鸿文、林建兴、曹曼玲等同志。仍由刘鸿文担任主编。浙江大学教务处和材料力学教研室给予了支持。张礼明同志担任描图工作。限于编者的水平,修订后的教材恐仍有疏漏和欠妥之处,深望广大教师和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