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陷阱
陷阱一:笼统报价由于双方在合同中事先并没有明确到底用哪一个品牌的、哪一个规格的产品,所以就选用功能相对最差的东西。
陷阱二:条款歧义利已解释在合同条款中,装修公司经常会使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词句,炮制一些不具体或可多种解释的条款,等着房主上当挨宰。
陷阱三:少报工程量,让业主空欢喜少报工程量有两种:一种是少报预算款,并在设计方案时故意隐报或少报工程量,让你觉着便宜痛快签约,结算时却实打实地算;另外一种是故意少算单项工程量,让人觉得项目虽多,单价却便宜,其实这样根本无法完成工程。
陷阱四:偷换材料赚取差价如果你要去鉴定的话,高昂的鉴定费用又会阻碍佻进一步理论。
陷阱五:埋下伏笔比如在合同条款中注明:装修中如原牌材料没货时,方可临时更换相同型号的材料。这个“同”是同质量的,还是同类材料的,没有写明。这样,陷阱就有了。
陷阱六:专业术语骗外行比如家装公司经常使用的“延米”,是不管长度是多少,尾数不足1米时均按1米算,但一般人会以为延米就是实际长度。
陷阱七:提前付费落被动很多装修公司往往出现纠纷后一撤了之。
以假乱真
或在包装上自行贴上国外标签,或通过回收市场上的馐进行再加工。不但这样,以假乱真还较多地发生在装修的全包或半包工程中。装修之前,很多客户都会在合同中规定品牌,但在一些小电器上,比如说排油烟机、消毒碗柜等,由于高层内没有突出品牌,一些装修公司就会“做鬼”了。
合骗客户
装修商为建材商做“托”,这已是“公开的秘密”。不为人知的是,双方的“合作”还包括多算面积、地板抽条、涂料兑水等。装修商推荐建材,业主现场一看,真便宜,孰不知,装修工在丈量地板尺寸时,早已暗暗“放量”了。有些地板买得倒是便宜,可送到家的整箱木地板,每盒中已经少了一两块。
以次充好
如红榉夹板,每张约50元左右,而与之外观差不多的人造红榉夹板,每张20元左右,若以次充好,自然大有赚头。而在辅料方面,业主会把更多的主动性让给装修公司,这就提供了猫腻空间,这些猫腻包括油漆、胶合板、水泥、电线等材料。
多算面积
在装修业务中,大概10%-20%的利润是虚报面积得来的,这经常在业主眼皮底下发生。大多数情况下,装修工人丈量,房东记录,事情就出在丈量上。数字差距虽然细微,但积少成多。另外,就是在辅料的用量上做文章。黄沙是铺了3厘米还是铺了5厘米,油漆是刷了3遍还是刷了5遍,也只有油漆工和装修公司自己心里清楚。
项目拆分
比如一个简单衣柜,报出总价格就可以了,但是精明一点的装修公司都喜欢拆分开来报价:木板、油漆、人工,然后加总。这种价格总和肯定要比整体报价贵。所以装修中业主应谨防这种拆分算法。
多报工料
多报工料的情况经常出现在只算人工费的包轻工项目中。一般来讲,选择轻包业务的业主有足够的时间来监督施工,这种情况下,装修工主要在材料的计算上下功夫。
2012-02-20 17:23 已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