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张永和:去除“符号”建筑 回溯城市“肌理”

2013-01-22 22:45设计师访谈

张永和:去除“符号”建筑 回溯城市“肌理”

12月10日下午下午两点,来自哲学、社会学、美术、电影、音乐、建筑等各个学科的15位学者聚集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始《问城》论坛的讨论,现 场知名的艺术家不仅有美术界大家熟知的徐冰、刘小东,也有建筑界的张永和、音乐人刘索拉,电影导演宁瀛,哲学家陈嘉映,以及艺术评论家朱青生、王明贤等诸 多学者参与。本着对于文化现状的担忧和思考,旨在开启中国文化“文艺复兴”之路,这个由学术机构联合主办的纯文化论坛,不仅跨越了美术的范畴,更跨越了艺 术的范畴,每一个主题将有业界著名学者发表主题演说,叩问城市问题。

张永和 建筑 访谈 建筑中国网

  首先发言的是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教授、知名建筑师张永和,首先他列举了一些建筑,指出现在的许多城市建筑忽略了建筑本身的功能。主题公园变 成住家,城市不是自然舒适、方便的地方,而是成了符号来给人套用。他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肌理”,所谓肌理,就是城市的街道、街区的安排。并用他实践中的 一些项目加以说明,并进一步指出,其实人的身体可以和城市自然接触这一块就是城市的机理,这是他理想解决方案。

  发梦的表现形式是异国情调的东西

张永和 建筑 访谈 建筑中国网

  张永和首先给大家看了一些图片,面对中国目前越来越多的对西方建筑以及文化的粗糙模仿,他认为:这是一个挺悲哀的现象。

  张永和:这个现象有一个问题,现在有文化上的泛滥,深圳还有一个地方是瑞士一个地方,人家原来都有雪山,也 能搬到亚热带。这个地方叫珠江帝景。金马我是挺喜欢的,你去那儿从来不站在金马底下。我想说的就是其实像这种项目它倒不是说刚才文化上混乱仅仅一方面,更 深层次实际上是包括商人、设计师很清醒艺术到所谓市场实际上今天国人一种幻想,还是在发梦,发梦的表现形式是异国情调的东西。

  世博会对其他地方来说临时的展示,本来是一个玩看热闹的地方,但是成为了生活的地方,这个现象其实就是把主题公园转化成一个实际居住的地方了,这是一个中国特有的现象。

  符号作为建筑的实体,忽略了基本的功能

张永和 建筑 访谈 建筑中国网

  张永和:这个大家更熟悉了,也是咱们北京一个地标。从城市的尺度到建筑的尺度,这不是美院做的吧,不是我就 批评两句。做的挺好的,我只远远的见过,寿桃和官印是两个总统套间,我还是当做建筑勘,没找到建筑师是谁,也可能是业主想的把它画出来,不管谁想这里有一 份想象力,怎么想到福禄寿,一旦想到住在福禄寿,可以想到住在任何地方里面,这就是无限的可能性。长沙毛主席头里也有空间也可以进去,宋庆龄在河南等等。 作为一个文化现象怎么看待它,可能是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作为建筑师想指出一点,常常在这种方式的后面,是把真正建筑、城市本来有的这一个功能、作用忽略掉 了。我觉得这个房间特别感兴趣,那天我去住了回来跟大家汇报。为什么会感兴趣呢?觉得是非常不舒服总统套间,等于坐一天黑牢房,完全不考虑这些。

  非常基本的建筑问题,可是常常被忽略。当一个房子被当成物体了,实际上这家卖水也可以说,咱们家大楼为什么不做成水平,五粮液就这么干的,他们家大楼就是一个酒瓶。其实没有考虑到这里有一个空间问题特别追求。

建筑的科学性包括基本的功能与可持续性

  张永和:建筑是什么回事?建筑有一系列非常根本的、重要的问题:第一点,今天简单的谈就是宜居性,要方便、要舒适。大家都知道在城市这个层面有这个问题,在建筑上也这个问题。

  第二点,今天谈就有一个可持续性,如果是舒适的、方便的,常常是需要有宣传的。第二点就是看看是不是能够不产生大量污染,不产生一系列遇到的生态问题,在节约能源基础上做这件事情,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第三点,将来从市场来说,有一个是不是老百姓住的起、用得起的问题,要有这三个层次。只有这样子,实际上老百姓才可能享受到设计。

  回溯到城市的“肌理”

  张永和:简单的总结,首先有一个现象,就是把主题公园当了家、当了城市,建筑业变成主题式的物体,是不是有一天咱们不用说住那个城、那个区,你住那个主题,我住那个主题,我也不知道了,五花八门,反正花了去了,所以城市的概念已经被主题取代了。

  作为建筑师我们的工作恰恰尽量把这个事往回拉,去考虑一些所谓更真实的问题,后面就过的比较快了。其实就是城市的“肌理”。本来城市是一个完整 的东西,其中开出一条条路来,因此划分出街区盖了房子。现在思想方法城市是一个开阔的场地,上面隔了老远戳着一堆具体,没有地方逛、没有方便地方血拼、基 本交通也有问题不能走。实际上有了机理就没有这个问题,机理就是人能走的街道,跟这个街道发生关系的房子,而不是被围墙围起来的房子,这是完全不同的概 念。

  实际项目演示

  北京的四合院,这个人可以到户外来,大家看到们开着,不知道什么季节,可是他可以享受生活方式,除了花和草,还可以在外边坐坐喝杯茶、抽根烟。 我们当时在上海做了一个项目,就是有水乡,我们也想创造一个环境,其实能邀请,因为你不能强迫,你邀请住户到水边来,邀请的方式是做一系列的院落,这个院 落不是咱们北京的城里在中心的院落,而是半开敞式在建筑周围的院落,这就给大家看出来了,实际上也许第一眼容易看到有黑白两个色调,好像跟传统江南建筑有 一定呼应,这当然是一方面。实际上更多的考虑是各式各样的空间,使人和自然生活在一起。过去30年不知道多少湿地被填平、山被铲平,现在有一点理性回归, 认识到地理资源是一个资源,比较封闭的进去的,转过来就是有这些半开敞,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还有游泳池,各式各样的小院子。然后从室内可以看到室外的 院子,我们想是不是能想成一个画框,把外边院子同时又构成室内的景观,这边也有取景,一些建筑的细节。

  总的来说,今天城市建设的问题和建筑的问题,我们比较倾向于不认为是一系列特殊的问题,常常这些特殊的问题,使我们忽略了一些更本质的问题,所以如果用一句话来说,我觉得建筑学从研究到实践,应该去回到对这些本质问题做更多的工作。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张永和 :非常与平常
张永和不认为建筑的起点是形式,一个建筑的起点,比较冷静地说就是使用。  2011年6月2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久负盛名的古典

2013-02-261008

张永和:中国建筑设计的技术含量低下
建筑设计师张永和及他的团队非常建筑首次将玻璃钢材料全方位应用于建筑结构,根据天安时间的挑高空间创作了一件建筑装置作品。不

2013-02-26975

张永和:中国更需要规划师
  大家熟悉的建筑是用玻璃、钢、石头等造出来的,有着封闭的墙,是静态的,但是现在,借助魔方,我们向那种古老的建筑说声再见

2013-02-21935

张永和 建筑是审查世界的一种方式
 张永和:中国实验建筑代表人之一,1956年出生于北京,是我国著名建筑大师张开济的次子,多次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1993年,与妻

2013-02-21960

张永和:我对中国热衷奇观性建筑十分警惕
张永和:我对中国热衷奇观性建筑十分警惕张永和一张嘴,就是胡同味儿,悠悠的带着儿化音,说什么都像跟你商量,漫不经心地抖个包

2013-01-211488

张永和:好建筑加不出好城市
张永和:好建筑加不出好城市在后奥运北京的公共建筑论坛上,话题主要集中于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城市的规划尤其是城市规划中对于大

2012-01-021634

张永和:“传统”建筑见证时代 “竹林”是中国符号
张永和 作为著名建筑大师张开济之子,他却自言学建筑只是偶然;他教的设计,却带着学生盖房子;他受到的教育,以西方的文化为多,

2008-02-211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