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937年,有20多位中国留学生,
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去学习建筑,
最后,约18人学成归国,
他们在中国各地,
设计、建造了超过600个建筑,个个经典;
建立了中国自己的建筑教育体系,培养后人。
而这批留学生,
就是中国第一代建筑师。
宾大留学生合影
他们多来源于清华学堂的留美预备班,
多是家底深厚,原本就是“精英中的精英”,
包括:梁思成、林徽因、杨廷宝,
童寯、范文照、赵深、陈植……
其中,童寯的孙子童明,
现在也是一位建筑师,从事建筑30多年,
是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院的教授。
从2015年,他开始筹备展览《觉醒的现代性——
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
通过1400多件当年的照片、图纸、采访记录,
向我们展现这群人的成长史和奋斗史,
及建筑学这门学科,在中国的起源。
上海音乐厅 1930
设计/范文照、赵深
美琪大戏院 上海 1941
设计/范文照
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 上海 1929
设计/李锦沛、范文照、赵深
黄浦剧场 1952
设计/华盖建筑师事务所
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 1936
设计/基泰工程司 张崇霞供图
今天这些城市中重要的经典建筑,
都是这批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作品。
自述 童明 编辑 潇钺
童明
我们自古以来都有盖房子,但是如何去设计、建造一栋房子,在我们国家,也就是100年前刚刚开始。
1918年-1937年,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20多位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去学习建筑。
中国留学生在西雅图转车
宾大学子毕业照 后排左二:童寯
中国这第一代建筑师中,有梁思成、林徽因、杨廷宝,范文照,赵深,陈植……
我的祖父童寯,也是其中的一员。实际上我小时候也是成长在他们中间的。但时间久远,很多资料散失,对于他们的理解,还是非常模糊。
这个展览的起因,是2015年,我到宾大建筑学院档案馆,去翻阅当年的资料,发现宾大保留了他们大量的作业、图纸、成绩单。
《觉醒的现代性》 展览现场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他们这群人的成长史、奋斗史是什么样的?对中国的现代建筑,对我们这些后辈,有怎样的意义?
于是,我们花2年时间,走访这些建筑师的后代,采访学者专家,最后展出1400多个展件,大量的图纸、照片、图表,及20多个采访记录,以呈现宾大这批留学生,他们一生中所走过的历程。
求学起始
这个展览非常重大的意义是在于,他们这代人就是我们国家在20世纪,这100年过程中的一个强烈的缩影。
他们这一代人,大部分1900年左右出生的,人生跨度和中国重要的历史阶段,刚好吻合。
他们刚开始求学的时候,恰逢清王朝覆灭,然后五四运动兴起,基础教育受到很多新的、国际性的影响。
这批宾大求学的中国建筑留学生,总数大概会有24-25位,有20位左右是从中国大陆过去的。生源主要来自北京、上海和广州,其中最多是来自于清华学堂。
清华学堂起源于1911年,受惠于庚子赔款而形成,其中留美预备班每年会派送50-60个学生,到美国各个学校,进行深造。
童寯、陈植与宾大同学合影
最早从清华到美国学习建筑的是庄俊,在美国伊利诺大学建筑工程系。1918年
之后,更多的留学生选择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
第一个到宾大学习建筑的是朱彬,跟范文照几乎同时期,后续的学子,络绎不绝,赵深、陈植、梁思成、林徽因、哈雄文……
陈植与梁思成
精英中的精英
这些学生本身就是天之骄子,精英中的精英。当时能进清华,很多学生的家庭背景,本身就非常深厚。
像梁思成,家喻户晓,他们家祖孙三代都在中国的近代学术史和建筑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
林徽因,父亲是外交家,文化领域的重要人物。
陈植,他的父亲辛亥革命前后在教育界工作,是杭州求是书院(今浙江大学的前身)的创始人之一。童寯的父亲,曾是钦点的七品官,也担任过省教育厅厅长。
童寯、过元熙、陈植
很多学生在出国之前,就已经结成了非常亲密的关系。杨廷宝、朱彬、梁思成、童寯,都担任过清华美术社的成员,一起出版年刊、创作绘画。
梁思成与陈植,是同班同寝室的室友。本来梁计划跟陈植同年出国,因为骑摩托车把腿摔断了,所以晚了一年,才和林徽因共赴美国。
再往后的哈雄文、王华彬,从小到大,亲密如兄弟,同一艘船到美国去留学。
宾大学生合影
中国学霸,惹美国人眼红嫉妒
在宾大学习期间,他们正好碰到宾大教育的顶峰时期,遇到了最好的老师保罗·克瑞(Paul·P·Cret),跟着他学习布扎(Beaux-Arts)的建筑体系,接受了最好的建筑教育。
保罗·克瑞
陈植先生当时有个回忆,这批中国学建筑的留学生,因为特别显眼,而被叫做一群“中国的小分队”(The Chinese Contingent)。这不仅仅是人种上的特别,更是成绩上的突出。
杨廷宝成绩单
这次展览也展出了他们当年的成绩单。
宾大当时的学习评分分为三档:第一档是P,Pass(及格);第二档是G,Good(优良);第三档是最高的分数,Distinguished(杰出),标注为D。
我们在宾大档案馆找到了当时的成绩单,中国留学生几乎都是D、G两档,Pass比例极低。
宾夕法尼亚大学海登楼绘图教室 摄于1910年代后半
杨廷宝在学生宿舍楼留影
杨廷宝是这里面最厉害的学霸,他大概修了97学分,绝大多数都是D(杰出),还担当了中国留学生的会长。
他们的这种突出引起了美国学生的红眼,甚至会骂骂咧咧地说:这帮该死的中国人总是把最高的成绩给抢走了。
陈植 市政厅沿帕克大道立面处理
1927年沃特·柯普纪念竞赛一等奖参赛作品
另一方面,衡量当时建筑学生是否优秀的一个更重要的标准,是在于学生参加各类的建筑设计竞赛,以及竞赛中间所获得的奖次。
朱彬,他一去,就在全美的设计学院组织的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当时在地方小报上都刊登出来,这是非常另人惊讶的,随后的话获奖就像家常便饭了。
童寯宾大时期教堂设计
童寯曾经获得过全美设计竞赛的一等奖,有来自美国各地50多个学校的参与,像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MIT等等,他在这中间得到了一等奖。
杨廷宝在绘图教室
据他们同时代的同学回忆,这帮中国学生在当时也是最用功的一批。别的学生可能在一交完图,或者一放假到处去玩、去消遣,但是中国留学生们,彻夜通宵地画图。这也是自古以来的建筑学生始终具有的一种特点。
美国报刊报道 宾大中国学子毕业
当时宾大建筑系的学制是本科五年,硕士研究生一年。而中国留学生,基本上只用三到四年时间,就完成了六年课程。
中国留学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
林徽因(左二)陈植(右一)
不仅是学霸,更多才多艺
他们也绝不是书呆子,学业之外,更是多才多艺。
建筑学院中世纪化妆舞会
陈植(左)和童寯(右)
陈植是这批留学生中间是最活跃、最开朗的一个学生,他的照片,大部分都是笑得很开心。他参加了宾大唱诗团,在里面担任男中音。宾大唱诗团的各种演出照中,经常可以看到陈植的身影。
林徽因毕业证书
另一个人物是林徽因,因为她早年随父亲在英国游历过一年,所以非常融入美国的生活。
林徽因不仅长得漂亮,她甜美的笑容、智慧的谈吐,在美国学生中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印象。
林徽因、梁思成在校园
她与梁思成,也在学业过程中,相互辅导、相互促进,成为了很坚定的伴侣。甚至在很多梁思成的作业中,能辨认出有一些林徽因手绘的影子。
在完成宾大的学习之后,两人便成婚了。
化妆舞会 杨廷宝(左)
还有一个学生,可能不为人所知,叫梁衍。他在宾大只学习了一年,后来转学到耶鲁大学去了。他才华横溢,擅长拉小提琴,经常会在赖特的“塔里艾森”工作室,拉小提琴给大家助兴。
童寯、杨廷宝水彩画作品
唯一不同的是我的祖父童寯。他的性格天生沉默寡言,更多的是发挥在他的绘画上。在宾大学习期间,他水彩画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成长。后来到欧洲旅行时,他一下创作了200多幅水彩画、炭笔画,专业画家看了都觉得是顶尖水平,叹为观止。
童寯、赵深
费慰梅夫妇与梁思成夫妇
而他们之间,一同留学的这份友谊,后来一直延续后他们的后半生,甚至到晚年。不仅在建筑的专业上,在生活中,他们联系也都非常紧密。
中国建筑学会成员合影
他们这一批人一毕业,大多数选择了回国,最后真正学成归来的约有18人。
那代人是有情怀的,他们出国留学,是家国使命,带着历史责任,去西方学习新技术、新的思想观念,带回国内。
实业救国,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对于他们来讲是一件至高无上的事情。
600个建筑作品,奠定中国现代建筑
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期,正值整个国家新兴发展的一个时局,这批留学生就把在美国所学的布扎(Beaux-Arts)建筑体系,带回到中国,积极介入到当时的建筑实践中间。
南京中央体育场 1931 汪晓茜供图
设计/基泰工程司
上海市第一百货旧照 1936
设计/基泰工程司
朱彬和杨廷宝,都是基泰工程司主要的建筑师。基泰工程司,是中国三四十年代最重要的建筑事务所。
在南京他们建造了中央医院、中央体育场。
在上海实现了“上海市百一店”,也就是今天的上海第一百货,至今仍被称为上海经典建筑。
南京民国外交部大楼
金城大戏院(今黄浦剧场)
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办公大楼 1935
设计/华盖建筑师事务所
另外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来自于华盖建筑师事务所,三个主要创始成员是赵深、陈植和童寯。
他们在上海、南京做了非常多建筑作品。在南京,他们设计了外交部大楼、抗战光复后美军顾问团驻南京的宿舍营地、中山纪念馆,以及铁道部大楼等等。
在上海,他们设计了大上海大戏院、金城大戏院(今黄浦剧场),还有浙江兴业银行、亨利银行等等,都可以称作上海经典的近现代建筑。
大上海大戏院
其中的上海大戏院,位于今天的西藏中路和南京东路的交叉口。外立面极为现代,一系列霓红灯的光柱,到了夜晚,给市民带来前所未有的生活体验。也反映了上海在30年代,由传统到现代摩登的一个过程转变。不过很遗憾,上海大戏院在90年代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拆除重建。
上海音乐厅(原南京大戏院)
设计师/范文照、赵深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建筑师是范文照。
他也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在上海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作品:南京大戏院(今上海音乐厅)、美琪大剧院、上海八仙桥青年会等一系列公共建筑,大受好评。到今天上海市民还在使用。
集雅公寓现貌
上海衡山路上的集雅公寓,也是范文照的作品,可以说是我们国家最早一批集中性住宅。他那时就开始考虑,如何让中产阶级,拥有更舒适、现代的住房。
集雅公寓今天看,依然散发着鲜亮的现代主义建筑的色彩,现代、简约,在世界范围都是可圈可点。
“大上海计划”展览会
建立建筑学教育体系
这批留学生回国之后,除了建筑实践之外,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了中国自己的建筑教育系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
所以在他们之后,我们会有第二代、第三代的建筑师,登上历史的舞台,延续他们在30到40年代所创造的建筑奇迹。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东北大学建筑系合影
比如梁思成和林徽因,早期共同创立了东北大学建筑系。1946年以后,又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杨廷宝(左)和童寯(右)
像童寯、杨廷宝、谭垣,都在中央大学,以及后来的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担任重要的教职。
梁思成手绘 历代木结构外观演变
在人生的后半段,他们这批人将更多精力放在对建筑学科和专业的发展。
像梁思成和林徽因,对传统中国建筑的研究,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童寯先生,则是在开拓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写下了《江南园林志》。
40年代上海外滩风光
哈雄文,可能大家并不熟知,他其实是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专家之一,他起草制订了中国近代第一部城市规划法。
而更多的像赵深、陈植、杨廷宝,他们对于我们国家的后续的建筑人才的培养、建筑设计力量的延续,非常重要。今天上海最重要的两个设计院,上海建筑设计院,华东建筑设计院,也都是由他们的脉息传承下来的。
《觉醒的现代性》 展览现场
我们追溯第一代建筑师,实际上更为现在的我们,提供一份借鉴。
我们现在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忙碌、现实问题、商业上的诉求。但其实,建筑它所塑造的,不仅仅是一个房屋,一个商业用品,建筑它是带有一种社会责任感的
为一个城市,带来更好的、有文化氛围的环境。
这种精神现在看来,更加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