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苏童
尊重传统的中国建筑
尽管已经正式工作十余年,打造了诸多优秀的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和旧建筑改造作品,但是苏童说他现在尚处在事业的积累期,也准备好一直保持虚心学习和进取的态度,将这个积累期延续到50岁后。他认为,建筑师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职业,能够出成绩是50岁之后的事情,在数十年的经验积累之后才能够对事情有更为准确的判断。虽然苏童从研究生毕业到现在只有10余年,但是说到他和建筑的渊源,还要再向前追溯至少又一个10年。
苏童说家庭的影响是他和建筑结缘的起因。他来自甘肃天水,父亲在当地建筑界小有名气,小县城九十年代前很多的建筑都出自他父亲之手。于是,自然而然,在很多人都还很懵懂的年纪,苏童就开始帮父亲画图、做设计,假期跑去建筑工地打零工……这些经历让苏童从小对建筑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之受到在书法上颇有造诣的母亲的影响,苏童在艺术上也形成了超强的敏锐感。所以在大学选择专业时苏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建筑学,此后他先后在四川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完成了对建筑专业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在这两所学校,他受益匪浅,一方面他在建筑学很多方面特别是在古建筑方面的知识变得更为丰富,对建筑关怀的层面更加深刻,也让他树立了做能体现中国精神建筑的职业目标和理想。经过8年的工作历练,在伊金霍洛旗大剧院——这个苏童主创和主持的项目中,他近乎完美地实现了做具有民族特色建筑的梦想。在这个项目中,苏童通过巧妙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伊金霍洛旗的地域文化特点,打造了一个符合当地气候条件并反映当地民族特色的大剧院。
该大剧院位于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由三个部分组成:1200人剧院、600人音乐厅、600人多功能厅。这三个建筑体量一字排开,体量最大的剧院居中靠前,形式与成吉思汗陵布局形式相似的组合。建筑造型刚健有力,与立面浮雕浑然一体,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据苏童介绍,该建筑造型创意来源于蒙古军阵中移动的行军金帐。特别是受到伊金霍洛旗成陵前蒙古军阵雕塑群的启发,将剧院设计成一座乐动的宫殿,在行进中迸发出强劲的韵律和节奏。滚滚车轮是战车的标志,设计中将战车的车轮作为符号予以提炼,在平台侧墙面刻上了车轮的印迹,富有韵律感。除此以外,苏童将体现蒙古族的装饰纹样用于建筑物外墙面、檐口、平台及屋顶格栅,把“驰路”所体现出的方向性在场地设计、外部造型和室内空间设计中贯穿到底,形成独特的造型语言。通过这个项目,苏童在地域建筑的创作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创新。
伊金霍洛旗大剧院鸟瞰图
注重细节的城市设计
除了是建筑师的工作,苏童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工作就是城市设计。从2005年开始,他就在这方面投注了很多的精力和热情。在苏童看来,城市设计是介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必要工作阶段。城市规划往往都很宏观、抽象,从中看不出来具体城市的远景,但是城市设计就能够帮助领导、开发商和市民去看清楚这个宏伟蓝图。另外,城市设计师要具备的能力比专业建筑师高,城市设计师要比一般的建筑师接触和了解更多类型的建筑。因为一个城市不是一个医院、学校或者办公楼就能构成的,它包括很多东西,是若干单体建筑的有机拼装,所以城市设计师既要有建筑师的造型功底,同时也要具备相应的规划统筹能力。苏童表示,从目前中国的整体情况来看,他比较推荐在城市设计中多考虑城乡统筹,思考城市、郊区甚至是和乡镇空间的衔接,另外要减少新区设计项目,把眼光多投注于城市的改良和改善。
苏童认为城市的品质实际上是靠城市设计的定位来决定的。城市设计项目各大小设计院、高校、大师都在做,但是大家做出来的城市设计是有很大区别的,区别主要在于设计标准和定位的不同。定位就是看出发点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做到什么规模。大师很多时候会用个人的喜好去影响城市,但是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解决城市最基本的问题,只是在视觉上的冲击力很强。这是苏童不赞成的城市设计方式,他推崇的城市设计要在形上有一定的追求,在提升生活品质上也要做得比较扎实。即在注重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考虑外在美。在城市设计的细节方面做好规划和引导:广告怎么布置、垃圾桶多远放一个、公厕怎么设置、休息座椅怎么放、绿化怎么做……这都是细节,要考虑周全。“城市设计的细节一定要细到让建筑师拿到城市设计方案就能够指导他的单体设计,而不是让建筑回头再查找一堆资料。这就是城市设计要做的事,它要综合好城市管理者、开发商与市民的关系。单纯让开发商和政府去做都会有问题,因为他们会一碗水端不平。”苏童总结道。
谈到中国的城市应该呈现的理想状态,苏童这样表示:“中国的城市一定要做得特别有机、精致,现在中国的城市都不够精致,领导一上来就想着怎样把这个城市做得足够宏大。我们短时间做出来的城市都是早产儿,很多城市带有或多或少畸形,它不完善亦缺乏人文关怀。我们需要的城市是体现精致和细节的城市,而不是快餐式的城市。我希望领导们把眼光放在细节和人文关怀上,这样的城市会更适合人居住。”
追求融合的旧建筑改造
除了建筑设计、城市设计,苏童还对一个建筑领域情有独钟:旧建筑改造。对旧建筑的改造性设计,是一次在空间与形式创造、建筑形象与环境艺术设计上的尝试。是对多方面品质(观念、生活、技艺、审美等)和多层面知识(建筑、环境、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的一次检验。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城市中的旧建筑都被大批拆除,但有一部分旧建筑仍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它们是需要保留下来的,那对其进行改造整容就成为设计师的一项任务,这对于建筑师而言一直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命题。这种挑战性来自多方面,苏童对此深有体会:“主要问题是资料的掌握和现状调研,很多旧建筑现在很难再找到当初的设计图和施工图,等有了这方面的资料后往往会发现和现状对不上,细节太多了;另外新建筑和旧建筑的衔接上也会产生特别多的问题,旧建筑往往是按照当时的规范去建的,现在对它进去改造就要考虑是否打破原来的那个系统,消防等方面标准到底要不要改,这些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但他最终还是带着一个建筑师的责任感接受了这份挑战,并通过不懈努力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对于他而言,旧建筑改造这项工作不仅意味着要探究历史而且要在历史环境中注入新的生命,二者的协调是设计的基础,双方的共生才是设计的本质。所以他在做旧建筑改造项目时最注重和强调的就是和原有建筑的紧密结合,尽量不去改变原有建筑功能,即便要改也是有层次、有尺度、有分寸地去改,让新生的元素能够很谦虚地和原有建筑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对话关系。
居然之家北京北四环店外立面标准化设计
居然之家的改造是由苏童主创和主持的一个典型的旧建筑改造项目。众所周知,居然之家是融家装设计中心、家具建材品牌专卖店、建材超市、家居商场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大型家居建材主题购物中心。寻求标准化的立面设计创意和模式是本次方案设计的目的,这种模式要适应性强,同时满足旧建筑改造和新建项目,满足不同地域和场地特点。2009年,以居然之家最早也最有影响的北四环店为先锋,苏童开始了居然之家外立面标准化的改造设计。在这个项目中,他试图把居然之家的外立面设计当作是绘制一副多维立体画,建筑的五个立面是画布,主要颜料是蓝白色块,橱窗、广告、LED显示屏是点缀。运用“蒙德里安”的构成理论将其重新定义和组合。他亦巧妙运用了古老的美学原理 “黄金分割”,将“黄金分割”作为组织这些元素的通用原则。居然之家立面改造项目设计,是苏童在建筑立面改造设计上的一次尝试,在设计中他更多的从建筑自身的艺术气质出发,结合经典的美学规律,尤其对如何将产品化的企业形象进行标准化的推广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思考。同时不忘从我国传统设计中吸取精髓,试图在商家与商户的形象需求间创造一种平衡,在二者之间寻求一种化解矛盾的办法和思路,最终达到商家与商户的共赢的局面。
秉承自然的建筑思想
对于建筑的所谓好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衡量的尺度。对于苏童来说,最好的建筑思想是秉承自然。他对路易斯康的一句话颇为欣赏:希望在他的建筑里面能感受到天空有一丝浮云飘过。这句话很有诗意,苏童的理解是建筑到了高境界的时侯,是和环境融合在一起的,是应该作为人类第六感的末端去感受自然、与环境浑然一体。苏童认为这是一个高级状态,做得好的建筑都应该是这样的。他说:“中国的很多古建筑能够带给人这种感受,但反观现在的中国建筑,多是追求抢眼的外观和咄咄逼人的造型,有点形大于实。大师的空间永远是利用光、空气、水、植被这些自然元素去引导和净化人们的心灵。比如安藤忠雄做的光的教堂、水的教堂,就是用自然元素去感化人,这是高手。”最后,苏童说他期望能盖一个体现出自己的想法、站在里面能够感受到自然的一些变化的建筑,不是让建筑去和气候对抗,而是让建筑去适应气候,这个建筑与自然是同呼吸共命运的。我和他一起期待着这样的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面前。
苏童简介
男,1976年7月出生。籍贯甘肃天水。2001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硕士,国家注册一级建筑师,高级建筑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专业第十四工作室副主任、建筑院第九党支部书记。主要作品:伊金霍洛旗大剧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1#楼立面改造、居然之家立面标准化设计、蒙元文化博物馆、中关村国际金融中心、临汾新东城、鄂托克前旗FA-FD地块居住区、内蒙古鄂尔多斯纺织街区城市设计、济南北湖公园城市设计、唐山陶瓷城城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