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上午好!最近两年我在建筑工业化行业做了一些调研,今天跟各位汇报汇报。我们都知道现在建筑工业化非常热,今年的6月份我又用了1个月的时间,到一线的建筑工业化企业做了一些调研,下面的观点是我调研过程中的一些考虑,主要分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目前的建筑工业化在中国的实践,也就是一线企业运行的情况,主要分三块跟大家一起来探讨:现状和建筑工业化的问题、我调研的一些结论;第二个方面就是作为一个旁观者,作为一个研究建筑行业的咨询师,对未来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一些建议。
现状
(1)调研范围
在座有非常多的房地产企业,客观地说,由于成本的问题,房地产企业的人对建筑工业化不是太热衷,在使用建筑工业化技术、选择建筑工业化服务的时候,都带有一些被强迫的情况。目前中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是怎样的情况呢?我在江苏、浙江、上海、湖南、湖北、四川等省调研了1个月:上海是目前全国建筑工业化政策力度最大、推进最迅猛、周边建筑工业化的构件厂生意最好的一个区域;江苏和浙江是我们中国传统的建筑业强省,而且他们主要是强在房屋建筑领域,而建筑工业化在房屋建筑领域内比较具有代表性;长沙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是“工程机械之都”,今天我感觉长沙有可能成为“建筑工业化之都”,因为在长沙从事建筑工业化的并且在研发上投入量比较大的企业非常多,而传统的建筑企业,在研发上的资金投入都不是很大;武汉,这个城市很特别,央企二级单位在武汉都非常厉害,中建三局、二航局、中铁大桥局、中铁十一局、葛洲坝,这些企业在全国都是一流的,所以武汉的建筑工业化也非常厉害。建筑工业化在全国的实践,现在全国的PC工厂大约300家,我尽我最大努力跑了大概十分之一。
(2)行业和企业
跑了30家左右的PC工厂,我有什么感觉呢?首先感受到的是整个建筑工业化一线的现状。院士和大学教授是从技术的角度来考虑的,我是先从经营者和财务的角度,再从市场一线人员感受的角度来看的。我个人感觉建筑工业化现在像一个围城,这个围城跟钱钟书先生说的围城略有不同,钱先生说“婚姻这个围城,在里面的想出来,在外面的想进去”,建筑工业化这个围城现在的情况是“在里面的不想出来,在外面的拼命想挤进去”,大型的、中型的、小型的,行业内的、行业外的企业,都想挤进去。
建筑工业化目前的状况,我个人感觉是“千帆进发”。大家都想挤进去,很多人冲进去是怕失去了这样一个机会,因为现在建筑工业化还处于初期阶段,但是未来随着技术水平的上升,准入门槛会慢慢提高。建筑工业化行业的结构就像一个金字塔,越往上,企业数量会大批量减少,最后,能够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企业数量更少。我估计随着建筑工业化技术水平的提升,算大成功的话,能够成功的企业恐怕也就是6-7家、最多10来家。
(3)人员团队
建筑工业化面临很多难题,其中有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人才,整个中国建筑工程行业正处在大变革时代,各领域人才都缺,尤其是这几个领域:一是建筑企业走向海外缺人才;二是从施工总包或者设计转向总承包方向缺人才;三就是建筑工业化缺人才。
我们去很多企业的工厂一线做过深入的探讨,从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到工厂厂长,再到普通工人,我们发现从事建筑工业化的人,都有一种很微妙的心态:首先从基层的角度来说,到这个行业来主要是为了赚钱,他看到了建筑工业化对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建筑工业化的厂长现在的需求量非常大,我估计全国就工资增长的速度而言,2017年建筑工业化工厂厂长的工资增长速度可能已经超过电影明星,干一年就涨50%;其次,从中层的角度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和挑战,很多中层开始进入建筑工业化的核心领域,现在建筑工业化领域技术的难度非常大,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和克服,建筑工业化面临的问题比我们过去建筑业所面临的问题要多得多,因为这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最后从高层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2
问题
建筑工业化一线企业碰到的普遍问题是我们开发商需要去关注的:
第一个问题是法律和技术标准不太成熟。从政策的角度来看,中国对建筑工业化的政策推进力度非常大,尤其是在上海,力度已经足够了,但是我们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都是按照传统的建造方式来做的,现在这一块比较欠缺也正常,应该是先有实践才有标准,但也给建筑工业化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带来了很多难题。
第二,整个建筑工业化价值链各个环节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能力、效率、品质都有待提高。中民筑友提出的关于建筑工业化的商业模式应该是我目前看到的最完整的,覆盖EMPC四个环节,E就是整个工程项目的规划构思设计,M是制造,P是供应链体系,C是安装。我调研的企业中能够有这么完整思路的企业还是比较少。
第三个就是建筑业的生态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形成。中国传统的建造方式,如现浇混凝土、剪力墙这样的建造生态,是经历几十年才形成了今天这样一个状态,应该说中国传统建造方式已经构建了全世界最低成本的生态;建筑工业化技术使用后,要构建新的生态,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首先要改变用户对装配式建筑的理解,目前市场上用户不理解装配式建筑,担心装配式建筑的质量不如传统建造方式的好,其实不然。我去年在长沙开会的时候,买了一栋中民筑友的别墅建在乡下,跟以前我妈妈建的老房子相比,质量其实更好。传统建造方式在城市实行的很好,但是在乡下不行,现在已经很难找到好的匠人,所以我当时就预感到中民筑友的乡村别墅产品将为中国新农村的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果不其然,一年过去了,昨天我跟中民筑友房屋科技的老总在一起探讨的时候,发现他们已经在湖南的农村推出了很多的产品,广受欢迎。第二就是企业自身要改变,技术要突破。第三就是供应链,供应链从浅的层次来说,包括建筑工业化的模具、预埋件等,如果从更高的层次来看的话,还包括装修的各个环节。第四是甲方,我们的房地产开发商怎么去理解建筑工业化,这也是一个问题。只有大家努力建筑工业化才有可能成功。
3
结论
通过调研我对中国建筑工业化的结论是什么呢?
结论一:我感觉中国的建筑工业化是世界上最有可能实现巨大突破的国家,因为西方国家,像德国、日本、新加坡、法国、美国,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城镇化也基本已经完成,只有一个拆旧建新的需要,没有太大量的建设空间了;发展中国家有大量的需求,但是没有资金、人才和技术;而中国的建筑业,技术非常成熟,又有大量的市场需求,所以我们是最有可能实现突破的。
结论二:我预计建筑工业化产业可能有两种结果,一种像光伏一样,夹缝中生存而成为鸡肋;另一种像中国的高铁,具体就看我们将来怎么做。像光伏,在中国现在就是进也很难,退也很难;但是中国的高铁应该说在世界上都达到了最一流的水平,而如果建筑工业化要做得像高铁这样成功的话,需要一群人的巨大努力,包括我们的政府、领头企业、房地产开发商和从事建筑的领导,只是某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的。
结论三:目前建筑企业主要有三种模式做建筑工业化,第一种就是单纯地做PC构件,这种比较容易,将来可以挣点小钱,工厂加工PC构件就像传统建筑业里做管桩的;第二种是PC+的商业模式,很多建筑企业早期在建筑工业化里拿了比较多的好处,比如做房地产的。早年江苏可以通过建筑工业化方式拿地的,土地的价格可以减掉一大块,减掉的那部分就相当于建筑工业化建设的成本,有些开发商就赚这个差价的钱;第三种是研究整个价值链,甚至是构建整个建筑工业化的生态,这也是挣大钱的方式。我在全国跑了几十家企业,目前以构建这种生态这种思路来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民筑友房屋科技,他们以产品为主体,做乡村的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