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卫平(蓝城中国董事长、绿城中国董事会联席主席)
宋总前段对城市文明和建筑发表了一些观点,他说:城市的缘起和文明的衰落,所谓的城市的衰落,世界上有很多事,凡有生必有其灭,从人类历史现象,所表达的社会结构,所有的住房。城市的格局,住房的格局都是一个复杂,再复杂也有的一定的规律,从各个角度去看城市,从各个角度看住宅,看人的生活。历史给我们提供了方法论,一个系统的方法论,再做一个相应的比照,不同年代的比照,他的原因。
房子并非是建筑材料的堆砌。一方面是建在土地上的,一方是寄托在文化上的,房子是建立在一套规范体系上的。房子的基础是打桩,看不见的是文化。看的见一部分的是,结构,房子的大小,格局跟户型有关,户型里面的房间多寡跟人口生育有关,跟家庭结构有关,房子被认为是一个时代,一个时期科技水准,文化水准,社会基本形态的一个表现。房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建筑产品,房子最重要的属性是一个文化产品。应该是一个艺术产品,一个科技产品。
如何去认识房子,有很多人把它当做一个,不管三七二十一,造完不管它了,一个盈利以及资本积累的工具。学历史、学人文的人,把房子的其他界面的认知,价值做的更加清晰一点,房子肯定是套符号系统,房子是凝固的音乐。房子代表了人类的一种精神,对世界的认知,房子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系,房子可以表达的东西可以很多,不管是绿城还是蓝城,房子里面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比如说房子是有颜值的,房子有性格,房子有生命,房子有表情,微笑,可以被认为建设者,开发者,用这样的认知去看的话,对世界的一种认知,对世界有限的生物的一种延续,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房子本身对他的观察了解,注入,房子也变得有生命。做房子,得到世界的认可,也是因为我们做房子跟别人不一样。
工程质量问题,不管是拿来卖还是住,要做就把它做好,做的有基本章法,在功能上,品质上,审美上做的好一点。从第一套房子开始,这个念想和思维体系就没有变化过,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房子是什么,它和很多商品有很多相近的地方,但也有不同,所有的商品,对他的品质的要求,审美的要求,已经超过他的功能的要求。
人类越是发展,对情感的注入,和情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变成商品里边的一个主要的属性,这样的一个脉络是非常清晰的。冷冰冰的,没有性情的,这种产品不可能持续和长久的。我们发现生活里面的美,生活里面的性价比,舒适,生活里面的丰富,构成人类认知世界,相容于世界,在世界里好好生活一生,这个内容和描述发生变化,所有的产品,都应该有作品的精神和内容。不止是有情怀,要有性情,要有感知,体会,对世界有虔诚,对世界优美、舒缓的一种祈求。
宋公很久没发声了。12月14日,武汉经开区都市田园综合体项目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杭州举行,宋卫平董事长在签约仪式发表讲话,与大家分享:
中国乡村改造就缺具体实践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率先开始的,从1978年的小岗村“联产承包”启幕,明年就整整40年了;中国的城市建设从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开始,到现在也整整25年了。
东梓关回迁农居
在这25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城市发生了非常大的、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像上海这样的城市,1991年的时候,一百米以上的高楼还是个位数,现在已近2000幢;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991年只有6.9平方米,现在已达36.6平方米;从量的方面来说,已经基本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当然质的方面,那是另一个需要提高的话题。
然而乡村的变化呢?和城市相比,生活着中国1/3人口的乡村,整体发展滞后,面临着土地抛荒、空心化等引起的诸多问题。至关重要的是,民以食为天,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和粮食问题息息相关。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中国人必须牢牢地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农村是不能放弃的。2013年国家提出了美丽乡村,十九大又明确了农村振兴战略,都预示着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所以说中国乡村改造的所有条件全部成熟,万事俱备,东风也不缺,就缺具体的实践把它做出来。
● ● ● 2● ● ●
城市需要反哺乡村
我们的基本判定是,在今后的30年或者40年里,中国的农村,尤其是城市或都市圈的近郊、中郊、远郊,会因城乡一体化的全力推进,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圈,如长三角、珠三角、渤海湾都市圈的乡村,已具备了打造成欧美水平乡村的可能性。中国现有的3万多个乡镇中2万多个是镇,1万多个是乡。如果说前25年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脉络在城市,那么城镇化后期的主战场就应该在乡村。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美丽乡村会是一个非常好的结合,城市继续往前并同时反哺乡村,美丽乡村以田园综合体、或者说农镇的形式奋起直追。
杭州双浦原乡实景图
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在城镇化后半期的进程中,城市和乡村的边界会逐渐消融,从理念到人才到消费、资金……农镇一定是这一轮乡村改造的主旋律,整个农业、农村的生活、生产和生态都可以此清晰地做一个理想设定。农民会持续进城,但城里边也有些人要出来,出来以后利用他们的购买力来做一个交换,他们去投资,他们去开发,他们去享有农村美好的自然资源。然后把农村的基础设施配套和原住民的生活、生产、生态重新做一个改造。
如果让我们给未来乡村的面貌做一个描述,她应该既有城市60-70%或以上的配套和城市的文明程度,又有山清水秀这样城市稀缺的自然环境,再加上非常好的邻里关系和社区文化的培育。她的居民可能是原住民,也可能是原来的城市居民。自家内园里一亩两亩的菜园,可以和外面一二十亩的连成片,也有可能做成边界;可以自己打理,也可以委托专业公司做农业生产服务……
第一家房地产龙头企业下乡做农业
中国的城镇区划中,一二三线城市大家好理解,四线就是像嵊州这样的县,五线是小镇,六线是村,七线是邻里,八线就是个体居住。12345678,最后9就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这块土地。在5678这个乡村体系中,只有通过小镇去带动村、邻里和个体,才能实现和城市文明及资金、人才的闭合。它实现的路径,一种是商业模式,一种是政府投入模式。当然最理想的是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以商业化的模型来运营。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派了六个检查组到各省市调研房地产企业“下乡”情况。第一组到浙江视察了九个项目,其中六个项目和我们有关。如何防止农村开发变成泛地产化?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资质的认定和项目的申请。房产商做农镇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农业力量;如果这个项目有一千亩地做小镇开发,那么周边三五千亩的农业开发方案必须由专家委员会论证通过才能实施。
杭州春风长乐实景图
我们深知农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坦率地讲,我们自己的农业实践也刚刚开始六七年。我们从2010年开始做农业,2012年和浙江省农科院正式合作。目前我们的农业板块包括科技系统、检测系统、品质保障系统、物流系统和生产系统。今年我们农业公司的销售额刚刚接近一个亿。做农业其实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不知道要犯多少错误和走多少弯路。房地产龙头企业下乡做农业,我们应该是第一家。然而我们相信,这个路毕竟要有人去走,而且一定要有人去走。
中国农业的科技水平不低,它的研究体系和技术投入都非常好,但是落地非常困难。现在农村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平均年龄60岁,都是些老头老太太,很多人是文盲,你让技术怎么落地?种一亩地,劳动力不算,做得最好赚5万块钱。一算劳动力根本就不赚钱。农民的经济地位低,经营金额小。农业一定要补贴,像日本、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全都补贴农业。我们做田园综合体也好,农镇也好,必须以居住产品、生活服务产品里边的盈利空间去反哺农业。
● ● ● 4● ● ●
农庄是今后农村最小的细胞
全国的经济开发区都做总体规划,但规划中包含农业板块的很少。武汉经济开发区面积近157平方公里,农业区块有49平方公里,占开发区面积的三分之一,为此还特别设置了一个农业开发公司。从你们的布局谋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你们的历史责任感和远见,我们很高兴也很荣幸和这样的开发区合作,共同打造这样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
我们现在的能力主要在农村居住这一块,农村本身的居住改造,加上城里人和原住民的一个融合。城里人如何下乡?城里人到乡下来住,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车程,你要让他住得下来,你要满足哪些条件?目前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尝试,像杭州春风长乐和嵊州越剧小镇这样的项目,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市场的高度肯定。那么我们有没有继续提升自己能力的可能,不仅仅是居住,还要包括生活、生产、生态。我们认为生态是基底,而生活是最重要的。农村改造中最大的得益者将是农民。而对于农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他们生活的改善。
农庄是今后农村最小的细胞,而农民今后一定是一份职业,不再是一种身份。中国农业科技体系中一共有50多个品种的首席专家。今年年初的时候,有16个首席,包括小麦的、水产的、芝麻的、养猪的等等专家来到蓝城。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们更深感乡村振兴中科技文明导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嵊州越剧小镇效果图
未来农业机械将被更广泛使用,科学化种田、智能化种田、自动化种田,一定会在中国农庄中逐渐实施。甚至于像上海崇明那样把高铁中污水处理的技术引入乡村,像兰考的乡村那样实施风力发电、垃圾发电,像浦江的乡村那样实施垃圾分类……
农村改造过程中技术性的细节还有很多,同时更面临着生产组织物流整合、农产品品质保障、农业功能的产业形态划分、土地所有制的关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农村改造中面临的问题最起码有20条经纬线——10条经线10条纬线,及至从每个节点会分解出几百个、几千个课题。但我们会认认真真地去做,因为我们知道功德无量、前途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