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为碧桂园如果倒塌杀伤力太大,违约这事此时就显得有一些蹊跷。
疑点有2:
1. 房企标杆,为什么是你?
2. 利好频出,为什是现在?
在公众的认知里,恒大融创的收场市场早有预期。但碧桂园可是央行给亲自贴过标签的优质房企。
虽然在15年棚改后三四线城市疯狂拿地,但也且算一直本分的经营着地产主业,没去搞粮油米面,汽车足球。
而且在“三道红线”出台之际也迅速响应,收缩债务,妥妥的房企优等生。截至2022年年底,碧桂园总资产为1.74万亿元,负债1.43万亿元;同期的恒大资产为1.8万亿,负债2.4万亿。
这俩货虽量级上不相伯仲,但恒大摆烂已久。
你碧桂园怎么也万亿的盘子,秃然在几千万美元债利息上犯难,这是准备自毁前程,自绝于D国,自绝于天地?
从企业正常经营的角度看,不至于。事出反常必有妖。
想想自己在为了完成“保交楼”任务,战略收缩断臂求生的时候如此干脆决绝。再看看当初不可一世如今被踩进尘埃里的恒大还安之若命,我这个言听计从的好学生是不是能争取个更好的活法?所以这几千万可能并非真的还不起。
当违约收益大于失信成本的时候,失信行为就定然会持续。
那么,为什么是现在?
口罩三年,民营房企信用危机五年,房住不炒七年,碧桂园熬过了行业的至暗时刻,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倒下?只是周期轮回之下的巧合?
未必。
大小杨深知自家生意的江湖地位,如果说恒大大而已倒,政策还勉力打补丁用喇叭修复的话,碧桂园此时再爆,危机的连锁反应市场是兜不住的,到时候就不只是房地产行业的危机问题了。
而且即便真的没钱还,以你碧桂园的公关水平不可能不去向上斡旋暂缓危机,上面更不会因为你这点债务问题而直接丢给舆论。
所以更可能是碧桂园有意为之。
一不做二不休,不妨来场博弈。
就在前几天高层已经明确了“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并且罕见地拿掉了“房住不炒”,地产政策正式转向的时候来作妖,应该最有成效。
因为在杨家父女的心里,破鼓万人锤的地产行业,可能保全自己才是首选吧。
就在7月30日,杨惠妍把价值约60亿元,碧桂园20%的股份捐赠给了她爹杨国强香港的国强公益基金会,捐完之后投票权自己保留。
这里有个细节,如果公司破产,捐出去的股份就会因为公益基金的特殊保护条款而无法处置。
而无独有偶,碧桂园服务的总裁李长江,也在7月底大笔套现2800万港币。其实,早在去年12月,杨惠妍就出售了碧桂园服务的部分股票,套现50亿港币然后再免息无抵押的借给碧桂园使用。
从此,股权变债权。
如果企业破产,清偿优先级不言自明。
另外股权会缩水,欠条却都是真金白银。而这套资本家减持的搞法,还是当年乐视的贾老板玩剩下的。而且,面子上好人还全部让他们当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接下来压力来到了这边。
好学生带头捣乱,课是没法上了,学生们还带不带的动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