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今年8月份被所谓的优化的,没有其他原因,就是单纯的没活儿,裁员么——先裁新的,再裁老的,按工龄来。最后实在不行,公司倒闭,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我欢呼雀跃地拿着为数不多的赔偿款,心想终于不要每天加班到半夜,不用拿自己的意志去抵抗来自各方面的否定,我可以规划我的周末,想好陪老公孩子去哪个公园玩,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周末被老板认为理所当然的加班给占据了!
离职的第一个晚上,莫名其妙地失眠了——有点失落,有点开心,其实最大的担忧在父母那边,感觉自己很失败,无法向爸妈交代。我曾经在考研的时候默默发誓:只要考上了,我愿意一辈子从事建筑行业!结果一辈子很长,而我的建筑业命运太短——才五六年,工作没了。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起床,心想睡不着,那就去跑跑步。肚子上由于长期坐着加班缺乏运动养出的三层游泳圈,随着我沉重的步伐有节奏地上下撕扯着,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一件很迫切的事情——减肥!(这是题外话,如今两个月了,已经减了10斤,最近总是各种卡平台)
老爸那边还是要说一下的。我边跑步边跟他视频,尽量尝试用调侃的语气笑着跟他说:“爸,你女儿失业了,公司有赔偿款,你过来,我带你玩儿。这钱,够咱们父女俩玩一阵子了!”老爸也笑,问我接下来咋办?还提醒我,要是转行,记得挑个朝阳行业,不要这么辛苦。我说转行是肯定的,但是转哪个,我也不知道。而且,我现在只想在家休息,啥也不干。
然后,我是真的打算在家摆烂到年末的。
当然,“摆烂”也是说说而已,还没到手的新房房贷,现租着的房子房租,以及上学的俩娃——每天一睁眼耳边啦啦的——是碎钞的声音。我着急找一个出路,但是好像又无从下手。我知道,每一个建筑学毕业的学生,都有一些拿手本领的,比如会各种软件——建模,排版,PS,剪辑,还有很多摄影玩得很溜,所以很多失业的朋友在尝试完善自己的剪辑技能,准备做剪辑师,或者在玩摄影,准备当一个自媒体人。我也没脱俗,给自己报了个班——学全媒体运营,同时买了剪辑的课程。一边学习,一边尝试投相关简历,想着实在不行,我还可以自己做号。
我用一个月学完了全媒体运营,并且通过了考试。视频剪辑这块,说来惭愧,自己好像不是特别感兴趣,每次听课听着,就想睡觉,实属学渣无疑了,一百多节的课,至今才听了十几节,有点半放弃的意思,然后转念就想通了——要啥PR呀,剪映已经很好了哈哈哈(大家别学我,学习是要付出努力的,努力才有回报)。
然后10月初,我开始默默投简历了,结果令人很灰心——凡是建筑设计行业的,简历投进去如石沉大海;凡是运营行业的,对方几乎回复秒回:很遗憾不能和您共事!我想了想,除了现在大环境不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没有全媒体运营的经验。可以理解,有哪家公司愿意要一个中年无经验的妇女小白呢?(这里没有自暴自弃的意思哈,而是认清事实。)
离职赔偿款如手里捏的泥沙一样,终究流得差不多了,而我,也终究没法摆烂到年底。在焦急之余,我冷静地梳理了一下自我,除了做建筑设计,我本科毕业时在父亲大人的支持与鼓励下开了家烘焙店,开了有4年,4年的时间都是盈利状态,后来因为去读研而转让了。研究生刚毕业,那时候还没有996,我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做微商,建立了一个群,通过各种每天的小活动与群里的朋友互动,发推荐,卖品牌衣服的库存货,顺便卖一下我老家的大米和土鸡蛋,而群里的上海叔叔阿姨,大部分都特别信任我,他们相信我的推荐,也超喜欢我家的大米和鸡蛋。曾经因为物流卡车太大,进不了小区,然后把大米卸在小区门口,我跟我老公被突然出现的城管驱赶,这时候订购大米的叔叔阿姨们赶紧上前将城管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跟城管解释起来。那场面,想想仍然感动。那时候,为了能更准确地推荐衣服,我还报了个培训班专门学习服装搭配,结课证书还在我电脑里呢。
这么一看,销售能力——对,我的销售能力很不错,没有专门的培训,只是从自我的理解出发,换位思考——如果自己作为一个顾客是什么心理,而我应该用什么话语去打消顾客的顾虑或者建立顾客的购买信心(纯野生的,如果有专业销售,请不要笑话我)。结合我的服装搭配的结课证书,于是我干脆地搜索相关招聘,主动跟那些招聘导购的HR聊了起来。
于是,第二天,我就成了一名导购。
当导购的第一天,心里落差还是有的,毕竟一切从头来起,我成了名副其实的最底层。可是现实没有比这个更好的、能快速解决自己的燃眉之急的工作了——我得先活下去,不是么。
我佩服那些守着行业坚持自己的初心的,最后成就匠人精神;也欣赏灵活切换身份的,另开辟天地。人生嘛,没有标准答案。当下,我选择不给自己太多的空闲时间去思考,因为思考到最后没有解决方法,只会把自己陷入一种自怜自艾的状态,最后被丧气,焦虑或者暴躁裹挟,这些对家庭氛围太不友好了,我不能让其发生。走出去,尝试新的东西,看不同的人和事,让自己处于一种打开的状态,也许,就会发现新的生机呢。
几天的导购做下来,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无论哪个你觉得很低级的行业,里面都有牛人的存在,而这些牛人,有着你用努力无法达到的高度。举例子:店里有一个高级导购,是从别的店调过来支援的,他接待客人非常轻松自在,能简洁快速地抓住产品要点介绍给对方,还能看似不经意地给客人一个购买的充分理由,每一个不经意地服务细节,流露出他的诚挚,而又不会让你觉得过度。他接待的顾客,成交率很高。你看,我有啥资格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呢?
昨天做了一天的货品调拨,入仓出仓,感觉搬了一天的砖。今天休息,才发现自己不光腰疼,背还疼起来了。店长跟我说,大概个把星期吧,适应下来就会不疼了。我在等待我适应的时候。
忘了说一下了,我三天的试工,用两天就结束了,我的入职表格上写的是——中级导购,也就是说,我跳过了初级导购这一环。这对一个从来没从事过导购行业的我来说,应该算是一种很大的肯定了。
2022·11·03
当导购已经三个星期了,从10月14日到现在,上一天休息一天,不过,上班的那一天时间比较久,从早上9点到晚上10点。由于店铺缺人,我在店长的“威逼”下学会了每晚的店铺流水分析以及结账等操作,因为生疏,弄完这些,下班的时候差不多到11点了,到家差不多11点30了。
下班晚让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商场中庭的周末布景,都是在夜里做的。工人们的偶尔的说话声、断续的电钻声,让空荡的商场有了“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味道来。
我在另一个文章中说了,我帅气的店长小姑凉推荐我学做店铺陈列师,而我,也因此发现了这个适合咱们建筑人转行的职业(懂色彩学、灯光学等)。店长说,她先把她知道的关于店铺陈列的基础知识先教会我,然后再把我推荐给公司的陈列部门。我很感谢她,谢谢她在自己的店铺缺人的情况下,没有想着把我摁下来做导购,而是想着怎么帮我走出现在迷茫的困境。也许是年轻吧,还保持着一腔热血与纯真——我喜欢她微信签名:“知世故而不世故”。像我这样一个,已经在社会上混迹了差不多10年的失败者,至今仍然没学会什么是世故,而且,因为心中讨厌看到那些不好的人和事,也懒得去应付别人,所以常常生出堕入佛门的想法。当看到她身上的这种热情与纯真,我突然很感动,感动于我与她某些方面的同频,因此,非常珍惜这份难得的契合感。
我还提到过跟我搭班的娜娜,她第一天试工,就跟我熟悉起来。因为我俩差不多年龄,都有两个孩子,都背着房贷,这些共同话题让我们走得很近。另外,她表现出很大方的样子,说我们都不是斤斤计较的人,在没有经过我同意的情况下当天即提出:试工期间的提成跟我对半分——当时我硬是没反应过来,她觉得跟我对半分,是一种便宜我的做法。其实,公司的制度:试工期间是没有提成的。愚笨的我一直都没反应过来。晚上店长还私底下问我对她感觉如何,我说不错呀,挺主动挺勤快的,毕竟在别家当店长的,会推荐东西。
然后,店长很想把她留下来。
接下来,就上演了她与店长之间的博弈——由于李宁公司的管理制度,要求每个导购都能熟练地说出商品的FAB(就是功能、特性与好处),而且定期会抽查打分,分数直接影响店铺的评级。娜娜一听害怕了,一个运动品牌,那么多的专业名词,作为一个太早出来混社会的人,真心背不掉。所以她说不入职,看在店长跟我都挺好的份儿上,她愿意留下来做兼职。但是兼职只有底薪没有提成。她一合计,又不乐意了,说没有提成的话我就混底薪,毕竟我卖不卖,我都是固定工资呀(从这里你就可以发现某些人的职业素养了,想想也有点道理)。她的原话是——我出来干就是赚钱的,我不能因为觉得店长人好,搭班的同事人不错,就贱卖了自己的劳动力。嗯,挺现实也挺清醒的——跟我正好相反。
博弈的结果就是——不管那天她卖多少单,我卖多少单,所有的营业额挂在我名下,然后工资出来后,让我跟她提成对半分——我私底下转给她。
其实我一开始没有异议。李宁最近的那啥事件,以及“教育消费者”的神奇做法,让店铺的营业额都陷入一种萎靡状态。说提成,又能有几个呢?而且,咱是要往陈列上去做的人呀,眼光长远一些,就不计较这些个人得失了吧,还能帮助店长留下这位人才,算是报答店长的指路之恩了。
然后,神奇的操作开始了。
10月份结束了,迎来了新的11月份。娜娜兴奋地说要算一下咱俩的提成。开始各种翻POS系统上的我名下的营业额流水,拿着计算器劈里啪啦操作起来,然后又开始翻看店铺日志,看每天的流水跟系统的是否一样,说这个系统啥情况,明明不止这么多吧啦吧啦——那一刻,我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恐惧,仿佛她质疑的不是公司,而是我。
我试着去缓和这种不适,我说你看,其实也没有多少钱,即使有出入,算下来就是几十块百来块的差距(毕竟咱也是曾今月薪能拿到十几千的人,没在乎这点钱)。她非常果断地打断了我,来了句:“即使是百来块,该是我的就是我的,我要是没这百来块,干嘛不自己多休息一天呢?”
额……
她没明白,我其实,并不想跟她谈钱,也不想告诉她,她的做法让我觉得有侵犯我的个人边界了。我只是想让她暂停关于钱的计算,暂停扒拉我名下的营业额——公司发工资条,我给你看是一回事,你主动扒拉,是另外一回事。
此时我才发现这个分配方式的混账之处——一个没有标准的五五分。作为一个导购,我现在的能力是我的起点,她现在的能力接近她的天花板。如果以动态的眼光去看,接下来谁吃亏都不好说(11月1日当天,我成交了8单,她只成交了一单)。可是对方还沉浸在一种“”我应得、我奉献、我吃亏“的感觉中。长期下去,难免双方心里都失衡。
另外,这个一开始口口声声说不在乎提成,表现得很大方的人,现在却表现得什么都要,这种反差太可怕。而我,也不喜欢自己的收入,在别人面前那么透明,何况我还没有跟你熟稔到——可以让你知道我每个月收入,精确到角跟分的那种地步。
这种没有责任边界,没有规则边界,混淆倾向,让我瑟瑟发抖。
晚上下班,我将电动车停在路边,跟店长聊了一下。沟通的初始,自己也表达得不是很好,因为那个时候我只知道自己有被冒犯到,说着说着,自己才终于捋清楚了自己不适感的根源。我不知道小姑凉能不能明白,但是,我还是要求店长将我跟娜娜分开了。至于她跟别人搭班怎么计算收入,我不关心。
以后跟同事相处,在制定一个确切的原则下,我会保持不远不近的关系。不争,是为了守住内心的平静,不让,是为了守住自己的边界。至于收入:好也罢,坏也罢,有多大能力吃多大碗饭,真诚地接待每一位顾客,如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