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洪江路与通富北路交汇处。设计以“水”为媒介串联起了三进空间的格局:入口迎宾,林荫礼序和滩涂水院,它们一同构成了场地与建筑之间的景观节点,公共视廊的开放空间和“游园于水上”的情景叙事。
景观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融合,16米高的主体建筑体量,在3.6米的景墙与挺拔的植物映衬下,二层建筑如同漂浮的盒子悬于景观之上。统一简约的景墙延续至场地内部,入口自然而然的形成礼仪尊贵的迎宾院落。设计为满足艺术与功能的需求,设置了一个圆形的境水面置于空间中间,从而组织出清晰的市政步行、车行落客的到达人群和回返人群的交通导向。
二进的林荫礼序,与前后的空间通过借景障景的手法,相互流通渗透,形成流动与过渡的景观带空间。
沿路乌桕夹道,在形成树荫的同时又与自然季相变化相互融合。墙隅的黑山石是抽象化的“舟”,面层的镜面与阳光、树影形成斑驳的光影变化。从滩涂中寻找灵感的三进滩涂水院,既还原了滩涂处于海岸过渡地带的景象,又消弭出陆域和水域的清晰分界。
ZSD 通过抽象化的手法提取滩涂上纵横交错、深浅不一的沟坎线条,设计出一系列贯穿全场地,并与建筑设计相呼应的“几何折线”路径和“立体褶皱”界面。
结合大尺度的水院运用,原创设计出水上汀步的镜桥构筑物,形成空间场所自然的行为导向,同时明确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响应关系。
镜桥主体凌空架设,是场地整体构型的重心,桥下通过模拟河湖交汇、桥路皆宜的关系,将镜桥与水渠相互穿流、折角开合,水底通过不同材质变化呈现出晕染的效果,植物与碎石象征退潮后的湿地。
镜桥选用‘米粒面不锈钢与石材’相结合的手法作为主要材质,可以在提供实现灵活的大跨度空间的同时,避免了常规承重墙柱对临水环境中视线的分隔和遮挡。同时,还杜绝了‘传统镜面不锈钢’产生的光污染和高温问题,存留下更加温柔舒缓的折光效果,可与水中的倒影,一同为行径者,演绎出一种动态变化的自然体验。
镜桥在工艺上的落地性是本次项目的一大难点,受到材料本身的诸多限制因素:成本,材料尺寸、厚度,拼接方式,面层固定方式,桥面坡度,饰面角度等,使得我们必须多次通过数字化建模模拟推敲,对地面石材尺寸,桥内侧石材尺寸和不锈钢材料尺寸进行整体考虑,并对将桥面的每一块石材,每一块不锈钢都按照实际可实施的要求做了详细数据的标注和现场实际打样对比,才能最终确定实施方案。